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病因 >> 病例介绍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伴皮疹处理

病例介绍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伴皮疹处理

 

患者基本情况:

男性,57岁。

-6-12入院。

主诉:发现腹水4月余,低热、盗汗2月余,皮疹4天。

病情经过:

年2月,体检时发现下腹部少量积水,偶有咳痰,无发热、盗汗、腹胀、腹痛、腹泻、乏力,未予处理。

年4月,出现乏力、午后低热,37℃-38℃,盗汗、体重下降,下降10多斤,症状逐渐加重。

年5月14日,B超示大量腹腔积液,后腹膜大血管旁低回声(考虑淋巴结肿大),上腹部CT平扫示肠系膜、网膜囊及腹膜局部增厚伴多发结节,腹盆腔大量积液。

外院腹腔液穿刺:颜色黄色,透明度:浑,李凡他试验:阳性,有核细胞计数3.24×10^9/L,多核25%,单核75%,ADA68.6U/L,细菌鉴定阴性。腹水涂片未见恶性细胞。胃镜检查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T-SPOT(+)。

外院予以头孢曲松无明显好转。

年6月3日起予以异烟肼0.3gqd,利福平0.45gqd,吡嗪酰胺0.5gqd,乙胺丁醇0.75gqd,强的松30mgqd,,奥克1粒qd。症状有所好转,体温控制可,无盗汗。

年6月9日,洗澡时发现胸前无痛性风团样皮疹,伴瘙痒,停用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06.10皮疹加重,扩展到背部,停用利福平、异烟肼。

皮疹扩展到全身,体温明显升高,具体不详,停用所有药物。

年6月12日入院。

入院体检:

T:39.6℃,P:98次/分,R:18次/分,BP:/80mmHg,神清,气平,发育正常,消瘦,急性面容,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风团样皮疹,心脏听诊无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韧,揉面感,未触及明显压痛,无反跳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8x10^9/L;血红蛋白:.00G/L;血小板计数:.^9/L;中性粒细胞%:57.00%;淋巴细胞%:30.00%;单核细胞%:8.00%;嗜酸细胞%:5.00%。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80秒;红细胞沉降率:4.00mm/h;超敏C反应蛋白:88.60。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7.00IU/L;谷草转氨酶:47.00IU/L;谷氨酰转酞酶:.00IU/L;碱性磷酸酶:.00IU/L;白蛋白:32.00g/L;总胆红素:20.70μmol/L。

葡萄糖:5.86mmol/L。

肾功能:肌酐:81.60μmol/L。

诊断:1、结核性腹膜炎2、药物热伴皮疹3、脂肪肝

下一步治疗?

TIPs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热的处理

单纯药物热,不伴有肝损伤和皮疹

临床上可根据药物出现药物热概率的大小来决定停药的顺序,而并不一定要停用所有的抗结核药?一般情况下,可首先停用最易引起药物热的一种或两种抗结核药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与停药关系。若停用可疑药物后,一旦体温降至正常,则可明确致热药物。

药物热伴有肝损害

应先按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停药原则来处理,往往最易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为PZA、RFP、INH、PAS。

药物热伴有皮疹

患者处于高敏状态,可能不过敏的药物此时也出现过敏反应,需停用所有抗结核药及合并用药,同时可给予抗过敏处理。待皮疹退去后2周再逐渐加药,并按照致敏可能性由小到大逐步试药,不要操之过急。

药物热伴有肝损害和皮疹

患者的高敏状态极为严重,建议立即停用所有的抗结核药物,同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及保肝处理。必要时可短期应用小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待机体的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再行试药。需要提醒的是,此种情况禁忌试用RFP,但根据病情可考虑谨慎试用Rft,宜从小剂量(0.15)开始。尽管RFP和Rft同属利福霉素类,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且Rft引起的过敏反应大多较轻。

药物热发生频率

治疗经过:

第一步:停用抗结核药物,抗过敏治疗。

患者入院后请皮肤科会诊,建议予甲强龙40mg静滴,以左西替利嗪1粒qdpo、扑尔敏1支肌注辅助抗过敏治疗。同时给以护胃,保肝,抗骨质疏松,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第二步:逐步加用抗结核药物。

年6月13日,加用异烟肼0.3g静滴后体温升高考虑患者对异烟肼过敏,立即停用异烟肼。

年6月16日,加用乙胺丁醇0.75gqdpo,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dzz/130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