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护理 >> 2016年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脾胃病平

2016年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脾胃病平

 

经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许多慢性脾胃病与气候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冬季易于发病或加重,夏季常自然减轻,如消化性溃疡或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多发于冬春季节气候变冷的时候。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季炎热,阳气旺盛,属火;冬季寒冷,阴气旺盛,属水;脾胃五行属土,而火生土,水克火,所以可能导致许多胃肠病在阳气旺盛的夏季缓解,在阳气衰弱的冬春季节发病或加重。

“三伏天”是1年中阳气最旺盛之时,根据传统中医“天人相应”、脏腑经络理论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采用辛香温燥药物,取同气相求的机理,收复耗散之阳气,散宿根之寒气,使正气渐复,阳气渐旺,补充人身之阳气,清除体内之寒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并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寒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胃痛、腹痛、腹胀、腹泻、呕吐、便秘、反酸、呃逆、嗳气、食欲差、不欲进食、喜进热食、大便不成形、夹有不消化食物、畏寒喜暖、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等。对应的西医疾病可以是: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便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肠病等。

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禁用与慎用人群

(一)禁用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二)慎用人群

1.孕妇。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4.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5.2岁以下婴幼儿。

三、贴敷前的准备

1.贴敷前给予心里安慰,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局部皮肤无红肿,无破溃。

3.着清洁宽松的衣裤,最好在敷药时间段不要从事可能引起出汗的工作。

四、贴敷方法

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3天用自制的温养驱寒方(成分包括吴茱萸、肉桂、细辛、丁香、木香、白芥子、生姜等等)。对脾胃病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每贴贴6~8小时。

贴敷穴位:

对于胃病患者主要采取在胃俞、脾俞、足三里、中脘进行敷贴;

对于肠病患者主要在胃俞、脾俞、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进行敷贴。

贴敷疗法3年为1个疗程,以连续贴敷3年为佳。3年以后,患者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地点:逢贴敷日是周一至周五的,在治未病科门诊诊室贴敷;贴敷日是周六、周日的,在针灸科门诊贴敷。贴敷时间如下表。

联系人:申斌医生。咨询治未病科门诊:-

年穴位贴敷时间参考表

贴敷阶段

贴敷时间

贴敷次数

头伏(7月17日-7月26日)

7月17日、7月18日、7月19日

共3次

中伏(7月27日-8月5日)

7月27日、7月28日、7月29日

共3次

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

8月6日、8月7日、8月8日

共3次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8月16日、8月17日、8月18日

共3次

儿童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2天。根据年龄不同,每次贴敷1~4小时。

儿童穴位贴敷时间参考表

贴敷阶段

贴敷时间

贴敷次数

头伏(7月17日-7月26日)

7月17日、7月20日、7月23日

共3次

中伏(7月27日-8月5日)

7月27日、7月30日、8月2日

共3次

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

8月6日、8月9日、8月12日

共3次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8月16日、8月19日、8月22日

共3次

不同年龄患者穴位贴敷持续时间参考表

年龄(岁)

1~3

3~6

6~10

10~14

14~16

16~18

18岁以上成人

时间(小时)

1~1.5

1.5~2

2~2.5

2.5~3

3~3.5

3.5~4.0

6.0

五、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要求

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1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贴敷效果最佳。因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1天也为庚日,由此类推,三伏第1天同样是庚日。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1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而1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而白天又以上午最佳,因上午阳气初升。

六、贴敷后注意事项

根据年龄及皮肤情况,注意观察,若有明显刺激感觉,应及时取下药膏,不必拘泥于时间限制。但如果仅感到局部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现象,可在完成治疗后用温的淡盐水清洗局部或涂抹红霉素软膏。

如果因皮肤娇嫩,贴敷的局部会起疱。如果疱小,可以用碘酒涂抹;如果疱大,要到医院处理。一般1周以后起疱处会结痂脱落。据观察,起疱者的疗效更好,因为这类患者药物渗透吸收更好。故应密切观察贴敷部位的反应,适时取下药膏。

贴敷后须避免受冷刺激,贴后4~6h内不要洗澡,不能直接吹空调、风扇。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慎用辛燥之品,也切忌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食物。同时注意忌过量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气阴两虚。同时应忌情绪变化,并预防感冒。

冬病夏治是中医按照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由此推算出气血的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的传统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人体在夏季阳气旺盛,阳气也达到四季中最高峰,尤其是在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经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季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依据冬病夏治原理治疗脾胃病,克服了以往治疗脾胃病方法的疗效差,吸收效果不显著,易复发等不足,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缓解期,减少医药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题外话——医院的“治未病科”吗?——

专业、可靠的中医健康信息随时分享,长按下图识别图中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cs/11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