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病因 >> 联合国组织抢救中国民歌民歌保护燃眉之急

联合国组织抢救中国民歌民歌保护燃眉之急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联合国组织抢救中国民歌 民歌保护燃眉之急

3月16日,1曲民歌“下四川”响彻在北京国际俱乐部的会议大厅,歌者是来自甘肃回族的李贵洲。接下来演唱的,是来自裕固族的姑娘阿依吉斯。或苍劲或甜蜜的歌声,千折百回,吸引了在坐的听者。

但是,这并不是少数民族歌手比赛,而是“中国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保国际白癜风医院护项目?民歌保护行动”项目成果的发布会现场,这1发布会亦标志着该项目的正式结束。该项目启动于2000年12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信托基金资助,在我国文化部指点下,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实行。3年中,有关人员前后对广西、青海和甘肃3省民歌考察采录,共采访235名民族歌手,录制民歌385首,录音42个小时,录相57个小时,搜集到10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但是,与浩大的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海洋相比,这1抢救成果还只是沧海一粟,民歌保护工作亟待进一步迅速展开。此次采录的青海、甘肃的91位民间歌手中,年龄最大的已93岁。广西巴根屯20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一名会唱传统民歌。据瑶族民间文学工作者蓝正祥介绍,布努瑶族鼓歌《扛葩众》,上世纪90年代,还有20多位瑶族老人会唱,到2001年4月,会唱的只剩下7位古稀老人了。首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民歌赖以生存的环境已被改变,很多民歌种类已失传。其次,新一代大多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或地区方言,更不用说会唱民歌。项目总归有结束的一天,而我国民歌保护事业则需要更多人的自觉参与和多方协助,长时间进行下去。

来自:中华文化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dzz/8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