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病因 >> 生活百科气血掌握人体的生杀大权

生活百科气血掌握人体的生杀大权

 

气血掌握人体的生杀大权

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等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气的基本含义。确切地说,人体的气是指推动人体生命运行的能量,它有很强的活力,能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气难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说它“无形”。气在体内运行不息,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气是生命的表征。

气是由精化生的。人体之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亦称“天气”)。所以《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即人体的一身之气;天,在此应含有先天之气的“天”及天气之“天”两层意思;谷气,则是水谷之气的简称。

人体之气的生成,需要通过多个脏腑,特别是肾、脾、胃、肺三脏功能的综合作用。如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而先天之精藏于肾,故有“先天之气在肾”之说。先天之气的生成,与肾主藏精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称肾为“生气之根”。水谷之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饮食物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始能化生水谷之精,因而水谷之气的生成与脾胃的纳运功能关系十分密切。《内经》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就是对脾胃功能重要意义的强调。所以,脾被称为“生气之源”。自然界的清气,不仅要依靠肺的呼吸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同时,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宗气”,聚积在胸中以后,也需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才能布散到周身上下,以发挥其生理效应。因此,肺被称为“生气之主”。

总之,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来源要充足,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原料,这就需要先天禀赋充足、后天饮食营养丰富,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源源不断;二是肺、脾(胃)、肾三脏的功能正常且配合协调,才能保障气的来源充足。三脏之中,又以脾、肺两脏的功能更为重要。因此,临床治疗气虚的病变时,往往重视补益脾、肺两脏。但,肾为气之根,如果气虚过久或太甚,就要补肾培本。总之,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都会影响到气的生成不足,治疗则需要从补充来源、调理脏腑功能两方面着手。

气是生命动力

概括地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体说来,气在人体所发挥的作用,或者说它的功能活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与调控作用推动也包括着激发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所有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进行,都要靠气的激发推动作用。如果气虚,激发推动作用减退,生长发育就会迟缓、生殖机能衰退,或者出现早衰,同时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也会减弱。另一方面,人体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质的生成,以及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等,也要靠气的运动来推动,所以有“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的说法。如果气虚,推动之力减弱,就会发生血液停滞、水液停留等各种病变。

二、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温与煦,都是“暖”的意思。气能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冷,所以说气有温煦作用。人体的体温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脏腑经络以及各组织器官所以能维持旺盛的功能活动,都要仰赖气的温煦作用。同时,人体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才能运行输布,所以有“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的说法。

温煦作用属于气的阳性方面的作用,称为“阳气”。所以《医碥》说:“阳气者,温暖之气也。”阳气在人体的作用,犹如天体中普照万物的太阳,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阳气不足,产热过少,就会发生虚寒性病变,表现为体温偏低,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脏腑的功能活动减弱,精血津液运行迟缓、代谢减弱,以及形成瘀血、痰饮、水肿等病变。

三、气的防御作用防御包括防护和驱逐邪气两方面的涵义《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干,即侵犯。说明气有防护邪气“致病因素”侵犯的作用。如果邪气已经侵入人体的某一部位时,正气就会聚集在该处以驱逐邪气。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所说:“邪之入于身也,……有所结,气归之。……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邪气侵入并聚结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正气就会归聚于这一部位,即使邪气深入于骨,正气也会因而聚于骨,以便驱邪外出。

四、气的固摄作用固是固护、保护;摄是控制、统摄。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如精、血、津液等,具有控制、统摄、固护,以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如果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如气不摄血,就会引起各种出血;气不摄津,就会引起自汗、多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呕吐清水、腹泻滑脱等等;气不固精,就会引起遗精、滑精、早泄等病症。

气的固摄作用属于气的阴性方面的作用,与气的推动作用之间具有相反相成的关系。

五、气的中介和气化作用气是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人体内的各种生命信息,都可以通过气在体内升降出入的运行来感应和传递,从而构成了机体的整体联系。可以这样说:体内各脏腑之间,以及脏腑与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之间,是以经络为联系的通路,以气为信息的载体,并通过气的感应和传递,来加强联系,维护协调的。例如,在应用针灸、按摩或其他外治方法时,其对体表刺激所发出的信息,就是通过气的感应和运载而传导于内脏,从而达到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使之归于协调的。因此,气的中介作用,便是指气的感应和传导信息的作用。

至于气化,则是指通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说得具体些,气化就是由于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体内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例如,饮食水谷化生水谷之精(包括津液和精微),水谷之精可转化为血液,充养先天之精;津液化生汗和尿液;精微化生为气,气化为能量、热量;气又化生精并分化为脏腑之气和经气等等,都属于气化的具体体现。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化的前提是气必须运动,否则就谈不到气化。也就是说,气化离不开气机,气机正常才能保证气化正常。或者说,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条件和根本。从另一方面说,气化过程中又时时体现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与气化,分之为二,合之为一,共同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血是生命支柱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称为“血府”,起着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液在脉管中的流动是循环往复、不歇不止的,从而才能发挥其对全身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人体任何部位缺少了血液的供养,都会导致其生理功能的紊乱以及组织结构的损伤,严重的缺血还能危及生命。

血液在脉中运行的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而迟滞或停积,就会形成瘀血;如果由于外伤等原因,血液逸出脉外而出血,则称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也会变为瘀血。所以,离经之血及瘀血都不再具有正常血液的生理功能。

血是怎样生成的?这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二是血液生成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血液生成的最基本物质就是饮食水谷。《灵枢·决气》篇的一段话最能说明这一点:“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即脾胃。“受气”的“气”,指的饮食水谷,又称“谷气”。脾胃接受并消化饮食物,进而吸收了其中的精微(营养)物质,也就是“汁”。这里所说的“汁”,主要包括水谷精微中的浓厚部分,也即化生营气的精专部分,以及有营养作用的津液(水液)。两者进入血脉之中,即变化为赤色的血液。

可见,由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亦是血液构成的主要成分。化生血的另一基本物质是肾精。因为精与血之间具有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所以肾精充足就可以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

以上说明,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津液及肾精是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而三者归纳起来,又不外先天之精与水谷之精。因此也可以说,血液生成的物质来源不外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二者互相支持,缺一不可。

血液的化生是在多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之相关的脏腑包括脾、胃、心、肺、肾等。

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是水谷精微,而化生水谷精微的关键脏腑是脾胃,所以历来就有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的说法。首先是胃能受纳饮食,“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医门法律》)。再就是脾的运化吸收功能要正常。因为“,胃中水谷之精气,借脾之运化成血”(《医碥》)。如果脾胃功能虚弱或失调,就会影响饮食,使营养摄入不足,久之便会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因此,临床治疗血虚证,先要注意调理脾胃,以助其运化。

心肺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先由脾胃将水谷之精微(营气和津液)上输于肺,与肺所吸入的清(氧)气相结合,然后再灌注于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成赤色的血液。正是由于肺的呼浊吸清作用,才能使浊血、暗血变成新鲜血液。也正是因为血的生成要经过心气的化赤作用,才有“心生血”的理论。

因此,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需调补心肺功能。

肾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二是肾精与肝血相互转化,以完成精化血的过程;三是肾为五脏六腑之本,肾气充沛,即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助血液的化生。因此,治疗血虚证有时还要采用补肾填精法,以达到精充血旺的目的。总之,血液的化生主要依赖脾胃的纳运功能,同时也要在心、肺、肾等脏的功能配合下才得以不断充盈。

血液在脉管中必须保持畅行无阻,不逸不滞,才能布达周身,以发挥其营养作用。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要有鼓荡血行的推动力和控摄血行的约束力。这里所说的推动力,主要是指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故有“血非气不运”的说法。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外逸的约束力,则主要指气的固摄作用。

血行的推动力主要体现于心、肺、肝的功能活动中。例如,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行的基本动力;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的血脉,在肺气宣发肃降的作用下,推动血液布散周身;肝藏血、主疏泄,肝不仅具有调节血流量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调畅气机,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

控摄血行的约束力,则主要体现于脾统血和肝藏血的功能正常,从而可以防止血逸脉外,避免发生出血。

由上可见,心、肺、肝、脾等脏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其中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如心气虚、运血无力;肺气虚,宣降失司;肝气郁,气机不畅等,都会引起血行瘀滞。而脾虚不能统血,肝不能藏血,都会引发出血。

维持血行正常的其他条件,还包括脉管的完好无损,相对密闭,畅通无阻。如果由于外伤,或火热内盛等原因,使脉道受损,就会引起血液外逸而出血。此外,血液本身的状态,如血液中痰浊较多或黏稠度高等,均可导致血行不畅而瘀滞。

血的功能有三:一是濡养,二是化神,三是涵气。血液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它通过血脉布达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以及各个官窍,不断地发挥其滋润濡养的作用,所以《难经》说:“血主濡之。”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血的充分濡养,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如“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等等(《金匮钩玄》)。此外,血液的营养作用还可以从肌肤的色泽、毛发的荣枯等方面表现出来。如血液充盈,营养正常,则面色红润、毛发润泽、感觉灵敏、活动自如;反之,则面色萎黄、肌肉削瘦、皮肤干燥、四肢麻木、毛发不荣等。

血液是人体精神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所以《内经》说:“血者,神气也。”气血充盛,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血虚、血热就会出现神志方面的病变。如血虚的心悸、失眠,血热的烦躁、多梦等。所以说,血有化神的作用。

血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而气也必须依附于血才能达到周身,血犹如载气之舟,能涵气而行,所以血脱也会导致气脱的病理变化。

年第二、三期“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培训班分别定于年2月14—18号在上海,2月22—26号在广州举办。(这两次学习内容比去年有改变)

(年版《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上、下册封面,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书重约一公斤,购买可加作者联系购买。)

年第二、三期“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学习班定于2月14号—18号在上海,2月22——26号在广州举办,学习时间五天(白天+晚上),老学员复训免学费(复训的家人,请一定提前报名)。此班加强抑郁症、失眠、糖尿病、颈肩腰腿疼、小儿疾病的讲解。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王英华老师在近三十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总结而成的,自年王英华老师开始国内首次大面积推广脏腑按摩开始,已经举办近两百次培训班和讲座,每次培训根据参加学习人员的实际情况,每一期内容会有所变化和不同,可重复免费复训,每期限额十人左右,参加学习者,务必请提前报名,预留名额。受各种疾病困扰,需要调理身体的患者也可以与我联系,全国各地有以前学习的朋友开设的脏腑调理工作室,技术精湛、效果神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老师,为您的健康保健护航。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学习内容简介

一、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理念: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是王英华老师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十多年的教学基础上,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整理出的思路清晰、效果显著、集养生、保健、治疗手法于一体的脏腑按摩手法。年出版《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发行十多万本,年出版《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修订版,以儒、释、道、易、医的思维阐述手法临床的运用和疾病的治疗,得到很多读者的高度好评。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是王英华先生提出的生命与形体同时调理的临床思维和理念,此法从调理后天之本脾胃入手,通过调节三焦,恢复气血,通调水道,疏解情志;调理脏腑,强化自治系统,恢复人的自愈功能,从而达到脏腑平衡,阴阳协调,上可益寿延年,中可强身健体,下可治病祛病的调理方法。

经两千余名学员共同验证后得出的结论,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特点:简单、易学、速效、安全,具有养生、保健、祛病、美容、延生、开智六大特点。

二、脏腑机能调整培训内容:

(一)理论学习内容:

1、《周易》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2、快速提高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全息调节法;

3、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法提出影响人体患病的五要素:心性、呼吸、饮食、环境、脏腑不调;

4、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5、《道德经》、《庄子》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6、揭秘十四经络隐藏的生命与形体的奥秘;

7、诊断法:(1)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基本原则;(2)脏腑辩证;(3)望诊(4)闻诊(5)问诊(6)切诊

(二)手法学习内容:

1、脏腑按摩穴位配伍原则;

2、调整任脉法;

3、搜骨洗髓法:(1)通三关(2)调理三焦(3)调三压;

4、推腹行气法:(1)聚气敛神(2)运化中气(3)太极运转(4)调运玄牝;

5、点通督脉法;

6、推腑行气法;

7、推背升阳法;

8、疏肝理气法;

9、健脾和胃法;

10、头部分筋法;

11、颈部分筋法;

12、臂部分筋法;

13、腿部分筋法;

14、脏腑机能调整小儿增高法(本人多年研究成果。);

15、临床技巧。

三、调理范围

五脏六腑、颈肩腰腿疼、内妇儿科疾病的调理,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肺气肿、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溃疡、胃脘痛、胃炎、痞满、纳呆、胃下垂、腹泻、习惯性便秘、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脂肪肝、肾炎、肾病综合正症、肾结核、神经性失眠、三叉神经痛、癫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帕金森病、中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尿失禁、半身不遂、视力模糊、痉挛、结石、胆囊炎、肠梗阻、乳腺炎、前列腺增生、痛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抑郁症、子宫肌瘤、子宫脱垂、乳癖、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盆腔炎、佝偻病、百日咳、细菌性痢疾……

四、本期免费传授多种疾病的快速无药治疗方法:

(1)肩周炎:1至3分钟左右立感轻松;

(2)颈肩背酸痛:3至5分钟立感轻松;

(3)急性胃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4)脚踝扭伤:对新伤复位不超过2秒钟;

(5)手腕崴伤:复位不超过5秒钟;

(6)坐骨神经痛:10次左右痊愈;

(7)呃逆:病情较轻的,病程较短的,1至5分钟消除症状;

(8)呕吐:一般1次消除症状;

(9)急性腰扭伤:3分钟左右可愈;

(10)腰椎间盘突出症久病:1至3分钟立感轻松;

(11)癫狂发作:狂呼叫骂、打人毁物3至5分钟可恢复正常;

(12)落枕:不用斜扳,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3)腹泄:1至3分钟左右可愈;

(14)高血压:1至3分钟左右可使血压下降;

(15)牙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6)急性咽喉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7)胸口岔气:3至5分钟左右可愈;

……

学习内容介绍

1、扶阳排浊指掌大力法:扶持阳气、增强体力、减肥健美,运用此法气虚肥胖有很好的减肥效果。

2、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特点:简单、易学;安全、速效;舒适、无痛苦;从本入手、完全符合中医的圆运动;生命和形体同时调节,治病医命。

3、学习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意义:拨阴取阳、转逆为顺、化克为生。

4、学好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秘诀:管住嘴、守住心、找到根。

5、了解用汉字解读疾病的思路:如汉字解读艾灸;汉字解读脏腑按摩揉腹的意义。

6、脏腑机能按摩法的作用:养护生命;保健身体;祛病疾病;美化容颜;开发智慧。

7、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理论依据: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

8、对疾病的解读,疾病与生命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

9、洞悉时代病的本质,创造有效的调理机制。

10、疾病的范围:①身体疾病。②生命疾病;身体不适、重病缠身、工作不顺、家庭不睦、意外伤害都数疾病的范围。

11、中医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文化体系,既可以养生健身祛病,生活中还要善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12、解密自然平衡与疾病、灾难的秘密。

13、医学的秘诀不在医内而在医外;传统文化是学好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根本。

14、古之明医皆大儒——《医理大概约说》;

15、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16、医道从自然中来:天有行云,地有流水,人体气血应无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阴符经》;

17、治病首重调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18、不管任何行业成才的秘诀只有一个: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19、探寻疾病从何而来?

20、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世界的四种力,探讨疾病的根源;

21、从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弦等理论思考疾病的产生;

22、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

23、十二经络与任督两脉并称十四经络,十二经络主管人的形体系统,任督两脉统领其余六脉主管人的生命系统。

24、心性与疾病:有诸于内必形于外。

25、为什么生活方式相同的两个人,得病完全不同?

26、性格与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什么样的疾病一定有什么样的性格与之对应。

27、学习庄子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调理疾病的方法;

28、生命与形体的关系;

29、生命病与身体生病;

30、因果定律、曲线运动法则与中医临床、人性的关系。

31、重大疾病要明白,为什么受惩罚的是自己。同事、朋友或夫妻之间,在工作、生活中,明明错在对方,受惩罚的也应该是对方,而我们自己却重病缠身。

32、面相与心态

33、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如何补肾?各种肾病的调理思路,尿毒症等患者的性格特点?

34、从五行的角度分析癌症的起因和治疗机理;

35、臂部分筋法:(1)作用:打通臂部经络和肺系统的排毒通道;(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网球肘、肩周炎效果显著,立竿见影。(4)双臂是上焦的通道,臂部分筋是脏腑按摩不能缺少的部分。

36、脏腑机能调整调理三焦手法之一:调理任脉。(1)调理任脉所用穴位;(2)调理任脉的目的:总任诸阴;(3)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4)任脉调理的适应症及范围。(5)任脉操作无论是从颈椎、双臂、双腿、阑门、地门…入手,是由患者的病情决定的,不能千篇一律。

37、任脉的起源,《汉书?王莽传》如何暗示任脉的诞生。

38、清初黄谷彩绘的《明堂经脉图》,任脉的图像是女性的含义。《周氏经络大全》云:“任之为有孕也,妇人生养之本。”

39、古人对任脉的论述:医书记载任脉的四种走向。

40、饮食:病从口入。民以食为天,不正确的饮食是导致急慢性疾病产生的根本之一。

41、病人不忌口,忙坏大夫手。

42、反季节蔬菜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很多人受寒湿困扰,运用适当的手法让身体温暖起来。

43、“疼、痛”两个字与手法“通、透、温、热”的关系。

44、天清地浊,自然之理,上焦清净,下焦排浊,人身之理,人生病是因为上面不清净,下面不排浊。

45、古人修仙的饮食思路;

46、气味重浊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47、呼吸:气是身体的能量,百病生于气,掌握正确的呼吸是养生的第一要务。

48、呼吸健身长生法:从内景图中寻找人体最机密的穴:元神穴。针之不及,灸之难到,可以通过呼吸调理。

49、呼吸对减肥的效果和机理。

50、呼吸对重症患者的意义。

51:脏腑机能调整之疏肝理气法:(1)作用:疏肝理气、行气活血;(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胃病、腹胀、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妇科等病效果极为显著。

51、环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52、自然与人体的对应关系,树木植被的减少与人文环境变化的关系,木生火的环节出现问题,引发肾病、脾胃病、心脑血管等等疾病的增加。

53、外界环境的变化与人体的疾病:树木越长越高,楼房越盖越高,孩子越长越高的原因与阳气的关系。

54、人体阳气充沛,肢体柔软,与房屋灯光颜色、装饰的关系;

55、皮肤颜色,形体与疾病的关系;

56、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分析糖尿病的治疗思路。

57、脏腑机能调整之颈部分筋法:(1)作用:颈椎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颈椎病、头晕、高血压、头痛,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58、了解楼层五行对人的健康和运气的影响;

59、一切疾病都是升清降浊紊乱;

60、擒贼先擒王,治病抓主症,善治病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病;

61、从“腔”字探讨脏腑机能调整手法调气的秘密;

62、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土要生万物,必须要升清降浊,阳升湿降;

63、大动耗气,小动生气;

64、妇人百病当先调经,经调百病轻;

65、情绪与经络的关系。

66、四关的运用;

67、疏通三阴三阳法;

68、古代金銮殿上皇帝面南背北,文东武西的安排,与人体左升右降的内在联系。

69、八个字概括脾胃出现疾病的表现。

70、脏腑机能调整调理三焦手法之二:从左升右降,土气斡旋,一气周流理论,引伸出的各种疾病穴位的配伍。

71、脏腑、24节气与椎体的关系;

72、任脉穴位、节气、椎体的关系;

73、舌诊:自然环境与舌苔,舌苔被称为天然胃镜,就像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把舌苔喻自然,就可以轻松从舌苔解读身体虚实寒热的密码;

74、中医药“补肾”的含义与方法;

75、治木必先安土、土可旺四肢九窍十二经络。

76、抒发心情及预防肥胖的锻炼方法;

77、脏腑机能调整与病机十九条;

78、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三关开关法:开关打开,后背处于温热状态,后背主阳,阳气生发;使全身温热。

79、脏腑机能调整之清胃健脾法(包含推背升阳法):(1)作用:调理中焦、扶持阳气;(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胃病、腹胀、消化不良。

80、百会、神阙、涌泉三大穴位的应用。如,百会一穴治疗感冒、美尼尔氏病、头晕、头痛、眩晕、脱肛、尿道炎、高血压、低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运用方法;

81、头部分筋法:(1)作用:疏通头部经络;(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头痛、高血压,脚发热。

82、先天疾病是如何导致的?怎样避免先天疾病的出现。

83、中医解读一、二、三、四、五(为何三之后,不再用横线表示):一为太极,二为阴阳,三为天人地,四为万物生,五为……

84、从数字解读揉腹或其他手法时21次、36次、49次蕴藏的秘密;

85、从易医解读人体的温度为何是37度?其中隐藏的道理;

86、伤筋动骨为何需要一百天?

87、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感悟命运和疾病的秘密(调理重病不可不知的内容)。

88、十二官对脏腑机能调整的意义;

89、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调理三焦手法之三搜骨洗髓法:(1)作用:与任脉配合使用,疏通全身气机;(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体形庞大,痰湿严重、施以脏腑点穴按摩法任脉调理难以速效的时候,可以此法代替。辩证施治,灵活配伍,操作后,三焦通畅、三关舒适、气机通畅。

90、脏腑机能调整手法学治癫痫的机理:先祛痰,治痰先治气,气行则痰化不生(风痰阻闭、痰火上扰、痰瘀阻窍)。

91、古人对督脉的论述:古代医书记载督脉的两种走向。

92、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督脉调理法。(1)作用:疏通督脉气机;(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与任脉配合使用,通调全身气机。

93、调气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椎紊乱等脊柱问题引发疾病的意义。如:胸阳不振,必驼背;肝气不伸,必左陷;肺气不降,必右突;肾气不足,必背僵。

94、从形体和生命的角度阐述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思路,强制对应柔软,肝主筋,筋主柔,赖气以煦之,血以濡之……

95、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思路,腰,肉中最重要的地方,腰处于上下左右的中间,中间脊柱处于背后的左右中间位置,中间的位置由脾胃所主,中焦脾胃是关键……

96、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推腑行气法。(1)作用:大补元气、增强脏腑功能,扶阳减肥;(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与任脉和搜骨洗髓配合使用,增强效果。

97、五脏生理疾病示意图。

98、脏腑机能调整手法临床运用的四诊概念:望闻问切。

99、腹诊。

、两本三枢: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脾胃。少阳枢,少阴枢,太阴脾所主的升降之枢。

、怀孕前后的诸多因素对孩子终身命运的影响。

、孔子见老子,回来后三天而不语……通过老子与孔子的对话,我们如何感悟技术的运用?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为什么春秋用分,冬夏用至?与临床的关系。

、阴成形,阳化气的理论在脏腑机能调整临床中的应用。

、善补阳者阴中求阳,消耗阳气的方式有哪些?

、目前所行的运势(三元九运)与我们的关系。如按摩行业的发展、房价的走向,如何顺势而行。

、抑郁症:思则气闭,肺气闭郁,肝气不达,脾土板结。当以调节三焦,使其气机宣通为要。肝喜条达(肝气能调达,必须无痰浊阻碍),一旦抑郁,必横逆犯胃,因此,情志不遂,鲜有胃口常开之人。初郁气滞,久郁必损心阳、膻中气少,膻中喜乐之官,气足则喜,气虚则郁。

、学会给疾病找去路.

、胸闷腹胀,痰多:胸者,心阳所布,腹者,脾阳所布。胸主天气,腹主地气。心阳虚则痰阻高空,脾阳虚则湿阻地表。

、肥胖:身体肥肿,皆主痰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宫寒的治疗方法:子宫的解释,称子而不称丑、寅、卯、辰宫,子为北方,六十甲子之首,宫为室,妇人称寝曰宫……

、五行的范围、归属及生克特点。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腿部分筋法。(1)作用:疏通腹部排毒的通道,疏通经络;(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不适,及各类腿部疾病;(4)双腿是下焦的通道,腿部分筋是脏腑按摩不能缺少的部分。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遵循脾主四肢、脾阳不升四肢不举的中医理念,对颈肩腰腿疼痛的快速治疗机理;

、乳腺增生的治疗思路: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

、点穴的力度对饮食的影响;

、技巧手法分享;

、疏通经络是决定外用药是否更为有效果的关键。

、临床特效食疗法分享。

、类风湿的调理方案;

、学会和疾病对话;

、不孕不育症的原因及治疗思路(男有九种,女有十种情况导致的不孕,其他情况);

、八髎穴的解释:八主坤,坤主脾胃,主女性;髎,主空隙……

、肝开窍于目,干眼症的调理。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推腹清脏法。(1)作用:强壮脏腑功能;(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便秘、腹胀、消化不良。

、探讨“病气”的原理;

、从《道德经》和《庄子》寻找调理抑郁症、自闭症的方法。

、一用就灵的小儿保健手法,姓名对婴幼儿的身体影响。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清胃健脾法。(1)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恢复土气斡旋的能力;(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胃病、腹胀、颈椎病、腰痛、妇科疾病

、分清手法中的没有用和不会用的区别。

、三至五秒钟消除腕部腱鞘积液。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临床治疗范围。

、手法调理过程中的瞑眩反应。

、治疗过程医患双方的五行气场要相互融合。

附:已经参加过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老学员进修,相应班次,免收学费,但每次名额有限,也需要提前预约名额。年,王英华先生在多年临床的基础上,再次把技术全面升级为“脏腑生命学”(分为易医篇、医理篇、五行篇、手法篇、人性篇。每个篇章又分为三至五项单独内容、每项内容预计学习时间需要三至五天。),已经参加过“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老学员,提供五十个以上运用“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临床治愈病例,可以提出申请,继续免费学习。

培训地点:上海:年2月14号——18号

广州:年2月22号——26号

报名

报名方式:提前预定名额(提前报名,拒绝空降)

报到时间:上海:年2月13号报到

广州:年2月21号报到

培训时间:上海:年2月14号——18号,五天(白天+晚上)

广州:年2月22号——26号,五天(白天+晚上)

报名学习条件,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dzz/13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