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病因 >> 每日一穴之中府

每日一穴之中府

 

中府穴位位置图

中府穴,肺之募穴,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中府。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中府穴穴为肺经在体表的第一个穴位,其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为中府。

中府穴为手太阴肺经穴,在胸前,肺之经气结聚与此,故为肺之募穴,本穴出自于《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

中府穴属于手肺经脉的穴道。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中府穴的名词解释

1、中府穴: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

2、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

3、穴位含义: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4、“中府穴”。“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穴”。

5、“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膺”,胸也。“俞”,输送之意。“府”,脏腑也。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6、“肺募”。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7、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8、运行规律: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9、功能作用: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

中府穴的主治病症

1、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3、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中府穴的功效与作用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肺胀满等;

2、呼吸系统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

3、中府穴可以防治心绞痛:有心绞痛的人按这里肯定很敏感,因为有淤阻,所以要经常通通中府穴;

4、按摩中府穴的功效: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等。

中府穴的配伍功效

1、中府穴配尺泽穴治咳嗽;

2、中府穴配肩髎穴治肩痛;

3、中府穴配意舍治胸满噎(《百症赋》);

4、中府穴配阳交治喉痹;

5、中府穴配定喘、内关治哮喘;

6、中府穴配少冲治心痛、胸痛(《针灸资生经》);

7、中府穴配间使、合谷治面肿、腹肿(《千金要方》);

8、中府穴配肺俞,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

9、中府穴配复溜,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

10、中府穴配意舍,有降气宽胸的作用,主治胸满。

中府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1、: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2、:用艾条温和灸中府穴5—20分钟,长期坚持,可改善体虚、中气不足等。

3、:用气罐拔罐中府穴,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肺热引起的鼻炎。

4、:从上向下刮拭中府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泄热,改善体质偏热等。

5、剌法:1、直刺中府穴0.3—0.5寸,局部酸胀;2、向外斜刺中府穴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注意事项: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刺伤肺脏。

中府穴的按摩手法

1、养生:右手中间三指并拢,顺时针方向揉按中府;再用左手以同样的方式,逆日柞十方向揉按中府。每次左右各1—3分钟。

2、治疗哮喘和肺炎等:合并食指中指,两指按揉中府穴次,每天坚持,可预防哮喘、肺炎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dzz/11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