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属乙类法定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道传染病,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多年来,我国切实加大结核防治经费投入,并积极利用世行贷款、全球基金等外授项目,积极开展结核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我国结核病疫情依然严重,结核感染、传播和发病风险普遍存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近年来,每年报告的肺结核发病人数仍位居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流动人口结核病、耐药结核病、结核菌感染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我们该怎样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呢?
我们先来看看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大法宝”……
1、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再对照结核病分析一下我们应该采取的技术手段……
先看第2个法宝。结核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人总是要呼吸的,切断传播途径没有实际可能性,除小范围的相对密闭空间可进行空气消毒以外,大范围的净化、消毒空气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第2个法宝没用。
再看第3个法宝。人群对结核普遍易感。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点就是提高人群对结核的免疫抵抗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有效的疫苗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当前,预防结核的疫苗主要是卡介苗,但是卡介苗的实际效果,除对儿童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外,对成人几乎无效。所以第3个法宝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最后来看第1个法宝。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流行的唯一传染源,如果能及时发现、治疗和管理好这些病人,那么结核病的流行就能得到终止,这一点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所以第1个法宝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以发现、治疗和管理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手段。
控制结核的主要措施简述
一、发现肺结核患者
发现患者,也就是发现传染源,这是控制和消除结核传染源的前提,这也是贯彻“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原则的重要基础。
(一)发现的对象
肺结核病人或可疑肺结核病人(咳嗽、咳痰大于2周,咯血或血痰,或有其它肺结核常见症状者)
(二)发现方式
1、被动发现
(1)因症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2)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3)转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然后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4)追踪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肺结核病人或可疑肺结核病人,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不就诊的,由结核病防治机构或乡、村医务人员进行追踪,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2、主动发现
(1)医院组织相关医务人员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重点人群(容易感染结核的重点行业人员或高发人群)进行检查,或采取普查的方式对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检查,从而主动地把肺结核病人或可疑肺结核病人筛查出来。
(2)接触者筛查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患者)的家庭成员、同学、同事、邻居等密切接触人员进行筛查,以发现肺结核病人或可疑肺结核病人。
(3)健康检查通过开展健康体检的方式,发现肺结核病人或可疑肺结核病人。
二、治疗肺结核患者
鉴于当前的治疗手段和治疗药品,肺结核的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一般普通肺结核需要连续治疗6-8个月,耐药结核的治疗时间更长,一般需要2年左右。肺结核的化学治疗(药物治疗)原则是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规范化治疗是保障结核病治疗效果,防止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因素。
(一)治疗对象
所有被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病人。
(二)治疗方式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一般可采取不住院化疗。对少数危急、重症肺结核患者,或伴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患者,以及抗结核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可采取住院治疗。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实行住院隔离治疗,待其传染性得到控制后再出院做后续治疗。
(三)治疗地点
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
正由于肺结核的治疗时间长,治疗期间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的经济状况、患者的服药自觉性等诸多因素,都存在不可控性,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那么要尽可能地保障患者的规范治疗,防止治疗中断,就必须对治疗中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管理对象
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二)管理内容
1、督导患者服用抗结核药品,确保患者做到全疗程规律服药。
2、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对有不良反应者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
3、督导患者定期复查,掌握其痰菌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4、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督促服药的责任心。
5、保证充足的药品储备与供应。
(三)管理方式
包括:全程督导化疗、强化期督导、全程管理和自服药4种方式。
1、全程督导化疗:全过程中,患者每次服药都在督导人员的直接面视下进行。
2、强化期督导:在患者的治疗强化期内(一般为患者开始治疗的前两个月),患者每次服药在督导人员的直接面视下进行。
3、全程管理:在患者的治疗全过程中,通过加强宣教、定期门诊取药、家庭访视、复核患者服药情况等综合性管理措施,保证患者规律用药。
4、自服药:通过对患者进行宣教后,由患者自行按要求服药。
(四)督导人员
1、医务人员: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预防保健工作任务的医务人员。
2、家庭成员:与患者在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年龄在15岁以上,具备小学或以上文化程度。
3、志愿者:志愿承担督导管理的人员。
通过发现、治疗和管理肺结核患者,尤其是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患者(涂阳患者),就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结核病流行的传染源。传染源控制了,疾病流行就控制了。
然而,就结核病而言,发现也好,治疗也好,管理也好,在实际工作中难度是很大的,还需要一系列诸如检验、放射等技术支持,更需要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和政策保障机制。
有关这一系列问题小编将陆续在此介绍……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