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症状 >> 冬至养生

冬至养生

 

冬至药膳进补谨记进补四大忌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

  常用“补冬”药缮处方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从立冬开始至冬至前后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为“补冬”。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2、四神(又称“四臣”):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3、四物: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4、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烹调方法:将准备好的汉药,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着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雉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

  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

  注意:“补冬”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患有感冒而发烧或咳嗽时应避免。然而,“四神”的药性特别温和,而且富有滋养又能强化肠胃,因此即使处于感冒体力衰弱的情况下,只要有些食欲,即应多加食用。

  谨记冬至进补四大忌

  一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二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三忌盲目食狗肉。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四忌慕名进补。鸡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鸡汤(包括炖鸡汤和下药材熬的鸡汤)营养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

做好冬季保“胃”战

进入冬季以后气温变为寒冷。中医学认为: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内客于胃,伤及中气,气伤失运,气机凝滞,胃气不和,不通则痛。西医学则认为:寒冷可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性增高,使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使得胃部的血管痉挛、收缩,胃内血流下降,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胃粘膜保护力下降,导致炎症、溃疡等,从而出现胃胀、胃痛。正因为如此,冬季历来是胃病高发季节,轻者出现致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所以冬季需做好保“胃”战。

  起居保“胃”:天气寒冷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被,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

  饮食保“胃”:饮食调摄也是关键的措施,进入寒冷的冬季,每个人食量都会有所增加,但不要暴饮暴食,要少食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选择食物要易于消化,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温食是暖胃的最直接的方式,早晚饭喝些热粥对胃肠健康大有裨益。要避免过食生冷、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之品。

  进补“保胃”:中医学认为,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也是积蓄力量以待“萌发”的季节,抓住这几个月进行调理,可以补偿夏季高气温以及过食冷饮等因素损害的脾胃功能,使其恢复正常运转。冬季复发的老胃病多数属于脾胃虚寒证,应选择具有温胃健脾功效的药物或食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虚寒体质,进补之前应先辨证,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补。

  心理“保胃”:冬天容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打球等。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可以调剂胃肠节律,保障胃肠健康。

  如果胃痛反复发作,自行调理不能缓解症状时,需注意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溃疡病除疼痛影响人的生活工作外,还可有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因此平时应做好预防保健,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黑便或呕血)或穿孔(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医院检查治疗。

消化科曲长江主任-转

冬至日四招对抗呼吸道疾病

12月昼夜温差大,人们主要在室内活动,加之冬季人们习惯于门窗紧闭,室内通风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暴发。

  专家表示,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体弱者等可考虑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如出现类流感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

  此外,学校、幼儿园应注意校舍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培养幼托儿童、小学生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使用玩具、食具、毛巾、便器和厕所的定期消毒。

  专家还提醒,除注意预防上述疾病外,这一季节,市民还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普通感冒的发生和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复发。

  为了预防冬季呼吸道疾病,公众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冬天很多人喜欢呆在室内,而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室内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这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都以群体存在,附着在固体或液体颗粒上,悬浮于空气中,其中以咳嗽产生的飞沫带的微生物最多,极易引发感冒、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或在室内放一台小型高效负离子发生器,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常开门窗换气,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和繁殖。同时要定期采用食醋熏蒸、臭氧紫外线或者点卫生香等措施给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第二,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冬天的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导致病菌的孳生和传播,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不少人感觉特别干燥,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干燥发痒等,削弱了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对室内环境比较敏感。其中,空气湿度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最大。研究证明,居室空气湿度达到55%左右,比较有利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多喝开水、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地面洒水等,均可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第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健康的身体是避免或减少冬季呼吸道疾病机会的根本办法,尤其是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锻炼身体预防呼吸道疾病。散步、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均为不错的办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时,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也可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另外应注意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第四,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高危场所”。

  市民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清洗上呼吸道,减少细菌、病毒在呼吸道内的存留。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场所,最好戴口罩。如果身边有流感病人则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另外,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外界气候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身体一旦出现不适时,医院就诊。

呼吸科刘书政主任-转

冬至十款进补食谱

冬令进补多选择冬至开始,此时进补可发挥最大效应,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相对减少。冬至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麻油拌菠菜

  做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羊肉炖萝卜

  做料:白萝卜克,羊肉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原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天麻炖乌鸡

  原料:乌鸡1只(约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盐适量,香菜段少许。

  做法:乌鸡放入冷水中,烧开,焯去血沫;中药洗净,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好口。把乌鸡放人砂锅内,加入姜片、料酒和适量水,烧开后用小火炖约1小时,放精盐再炖约20分钟至材料熟烂,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乌鸡舒经活血、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对老年女性大有益处。天麻、川芎、茯苓对神经衰弱的头昏、头痛、失眠等,均有辅助治疗之效,既能平肝熄风止痛,又能滋养镇静安神,与乌鸡等配合,补虚作用颇为明显。

  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猪蹄筋10g,鸡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绍酒30g,生姜10g,葱10g,食盐5g,清汤适量。

  做法:将牛膝洗净浸润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适量,上笼蒸约4小时,待蹄筋酥软时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时,剥去外层筋膜,洗净;火腿洗净后,切成丝;蘑菇水发后,切成丝;生姜、葱洗净后,切成姜片、葱段;将发胀后的蹄筋切成节,鸡肉剁成2cm的方块。将蹄筋、鸡肉放入蒸碗内,把牛膝片摆在鸡肉的面上,火腿丝和蘑菇丝调合匀后,撒在周围;姜片、葱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绍酒、食盐、清汤,调好汤味,灌人蒸碗中,上笼蒸约3小时,待蹄筋熟烂后,立即出笼,拣去姜片、葱节,调味后即成。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天麻蒸鲤鱼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鲜鲤鱼1条(1g),清汤、调料各适量。

  做法: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将天麻放人泡过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将天麻片放人鱼头和鱼腹部内,置盘中,然后放人葱、生姜,加入适当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蒸好后,拣去葱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功效:降压去湿,祛风强肾。适于高血压患者。

  山药鱼片

  原料:鱼肉片-g,山药20-30g,青萝卜g,葱丝、姜丝、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山药去皮洗净压成细末;鱼肉片放人碗中加适量淀粉、精盐,打入1-2个鸡蛋,拌匀后腌约20分钟,投入热油中炸熟;锅中留少许油,烧热后加入葱丝、姜丝,拌炒片刻,加适量水,烧开后加入山药末、炸熟的鱼片、青萝卜丝、精盐,用小火炖约20分钟,加胡椒粉和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地肤子蒸鱼

  原料:海鱼g,地肤子10g,橘子2个,海带丝、精盐、酱油、味精、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海鱼洗净后,斜划数刀,用少许精盐涂抹好;地肤子加适量水小火煎煮30分钟,用纱布滤取药液,再加水煎煮20分钟,滤取药液,然后将两次滤取的药液一起倒人锅内,加人海带丝、精盐、酱油、桔子皮丝再用少许水淀粉勾芡,煮至汤粘稠;将腌好的鱼放人蒸碗中,加上葱、浓汤、姜丝蒸熟即成。

  功效:增强性功能,防治早衰。

  莲藕猪脊髓汤

  原料:连骨猪脊髓g,莲藕g,葱段、姜片、料酒、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莲藕洗净,切成厚片;猪脊髓洗净,入沸水中氽烫后捞出,沥干水分。将猪脊髓与藕片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放入葱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慢炖约分钟至熟,捞去葱段、姜片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补髓。适用于陈旧性腰肌劳损所导致的腰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等症的辅助食疗。

  牛内红枣汤

  原料:牛肉g,红枣20g,精盐、料酒、姜片、味精各适量。

  做法:牛肉洗净切小块;红枣洗净。将牛肉块,红枣同人砂锅,加清水适量,放人料酒、姜片,炖至牛肉熟烂,加入精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zz/56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