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是指儿童被结核杆菌感染后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小儿结核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爸爸妈妈又该如何预防呢?关于这些问题,看看张津医师怎么说。
小儿结核传播途径有哪些?
1呼吸道传染
呼吸道传染是小儿结核的主要传染途径,当宝宝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冬季空气质量差,带宝宝出门要为ta戴好口罩,以防止有害物质危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2
消化道传染
造成消化道感染,可能是因为宝宝饮用了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污染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或污染人型杆菌的其它食物,多产生在咽部或肠道原发病灶。
3
其他类型传染
结核病偶尔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生殖器官等接触传染;还有先天性结核病,传染途径为胎盘或吸入羊水感染,多于出生后不久发生粟粒性结核病或生殖器结核,人类普遍易感染。至于人体受到感染后是否发病,则与受染菌的数量、毒力、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抵抗力高低有关。
小儿结核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患儿的症状轻重不一,早期主要表现为不活泼、精神不振、脾气急躁,或无故哭闹,也可有盗汗、脸部潮红、消瘦、无力、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当家庭中有开放性肺结核病人,且宝宝还未接种过卡介苗时,家长如在宝宝的颈部、颌下摸到孤立或成串肿大的淋巴结,则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治疗。
已患病宝宝,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1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爸爸妈妈应根据宝宝的体重(蛋白质:2.5~4克/kg,热能-千卡/kg),来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热能,以补充宝宝身体的消耗。
2
控制脂肪摄入,注意营养搭配
当宝宝患结核病后,爸爸妈妈应根据宝宝的体重控制脂肪的摄入量(1-2克/kg),同时要合理地搭配宝宝的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饮食不要过于油腻以免影响宝宝消化。
3
注意膳食纤维素及维生素的供应量
爸爸妈妈应注意膳食纤维素的供给量,让宝宝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保持宝宝的大便通畅。
另外,宝宝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D、C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如何预防小儿结核?
1卡介苗(BCG)接种
预防小儿结核较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卡介苗,宝宝按时接种卡介苗后,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患结核病,但能有效减少患重症结核的几率,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
2
避免与成年结核病人接触
家长应避免自家宝宝与成年结核病人接触,如果家中有结核病人,则病人应主动与孩子保持隔离。
3
加强保健工作
临床表明结核的发病与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均衡的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宝宝感染结核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爸爸妈妈也要做好对麻疹、百日咳等疾病的预防工作。
4
早发现早治疗
早期发现是患儿早期治疗的先决条件。定期做体检的宝宝,其结核病的感染率、发病率与其他小朋友相比将会显著降低;另外,如果宝宝在结核菌素试验(PPD)中呈强阳性,父母要特别注意做早期发现工作,因为结核病虽是一种慢性且极顽固的传染病,但如能及早诊疗、认真随访,宝宝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如何区别肺结核与支气管哮喘?
判断宝宝所患的疾病是肺结核还是支气管哮喘,爸爸妈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过敏or抵抗力低下
观察宝宝是否出现鼻、眼睑痒、打喷嚏、流涕或干咳等过敏反应,这些都是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如果宝宝曾有过结核接触史,则一般会出现机体抵抗力差的状况。
2
慢性发作or间歇性发作
肺结核有慢性发作过程,发病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盗汗、咯血等中毒症状;支气管哮喘呈间歇发作,发作时胸廓胀满,呼气性呼吸困难,两肺广泛哮鸣音,叩诊呈普遍性过清音。
3
拍胸片有助于鉴别肺结核和哮喘
因为小儿结核的喘息往往是由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引起的,这种喘息往往是持续的,此时雾化治疗效果不好;过敏性哮喘的喘息往往是宝宝接触了过敏源或感染引起的,此时雾化治疗效果明显,因此拍胸片是很有必要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