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症状 >> 第二单元整体及一般状态的检查第六节

第二单元整体及一般状态的检查第六节

 

婴儿皮肤有小白点咋办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yinanzazheng/51598.shtml
第六节群畜临床检查的特点

一、群体动物临床检查的方法和程序

群体检查的主要方法包括休息或安静状态的检查、运动状态的检查和采食饮水时的检查。由于动物群体种类和饲养方式的不同,因此,检查的具体方法、程序和重点也有所差异。对群体动物的检查,主要可通过问诊和视诊、查阅病历资料、现场巡检、群体及个体的临床观察和检查、病理剖检,结合实验室化验及特殊检查法等,对群体动物的健康提出初步诊断结果,并对潜在发生的疾病提出预警方案。

在检查的程序方面,应掌握以下原则,即先调查了解,后进行检查,先巡视环境,后检查畜群,先群体后个体,先一般检查,后特殊检查,先检查健康畜群,后检查病畜群。

二、群体动物临床检查的内容

1.群体动物的现状调查主要检查畜群的规模、组成、来源及繁育情况,场地周围的其他畜群中有无疫情发生及不安全因素,畜禽的既往病史、发病率、死亡率,是否存在隐性传染,检疫内容与结果,以及防疫情况等内容。

2.畜群的环境检查调查养殖场的地理位置、植被、土质、水源和水质、气候条件等是否受到“三废”污染,畜舍建筑,饲养密度,通风及光照,保温和降温,畜栏与畜圈,运动场条件,粪便处理,卫生条件及消毒措施等。

3.饲养管理与生产情况检查检查饲喂方法及饲喂制度,饲料的组成及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的贮存及加工方法等,畜产品(乳、肉、蛋、毛、皮等)的数量与质量,种公畜的配种能力,母畜的受胎率及繁殖能力等。

4.某些传染病的定期检疫尤其注意结核、布鲁氏菌病的检疫情况,寄生虫学检查,死亡病例死前症状及死后剖检变化等。

5.群畜的一般检查在调查了解、查阅病历和记录资料的基础上,对群体动物全面视诊,观察周围环境及畜群的总体情况。然后,依据动物群大小,小群动物采用普查,大群动物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或挑选可疑动物,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等物理检查法进行个体详细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

对牧区的放牧畜群,应跟随出牧、放牧和收牧,检查群畜的精神状态、体态和营养、运动和姿态、采食活动、粪便性状及离群情况等。并且应于反刍动物饲后安静状态时,观察其反刍活动(如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再咀嚼情况等)、嗳气情况、被毛及舔迹等。

对舍饲畜群的检查,应在饲喂中或饲喂后进行,重点是观察饲料的品质及数量,动物的采食、咀嚼、吞咽、反刍及暖气、排粪状态有无异常现象,以及有否咳嗽和鼻液等。

第七节不同种属动物临床检查的要点

一、猪的临床检查要点

猪病的临床检查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病史调查、饲养管理检查、群体检查、个体检查与剖检。

1.病史调查主要通过问诊进行有关情况的调查。

(1)调查疾病的发生及经过。

(2)调查疾病发生的主要表现。

(3)调查疾病的发展是渐重还是减轻,猪群中是否有类似的病同时或相继发生,病势传播的快慢,以分析病情是否具有传染性以及疾病发展趋势。

(4)调查病猪发病的年龄,有否死亡。

(5)调查以前曾用什么方法治疗,效果如何。

(6)调查病史及疫情。

(7)调查免疫接种程序及操作执行情况,并查明疫苗的来源、效价、运送及保管的方法等。

(8)调查猪群有无消毒设施,驱虫制度及其实施情况;猪群的补给情况,最近有否从外地引入猪只,是否经过检疫与隔离;病猪死亡尸体的处理方法等。

2.饲养管理检查

(1)检查饲养模式。

(2)检查饲养环境。

(3)检查饲料组成与饲喂方式。

(4)检查饲养管理。

3.群体检查群体检查的原则是按静态→动态→饮食状态的顺序进行。按圈舍或批次进行分群,然后一群一群进行检查。主要观察站、卧姿势,精神及营养状况,被毛、呼吸状态,有无咳嗽、喘息、呻吟、嗜睡、兴奋、流涎、离群等异常现象,从中发现病畜。然后,驱赶观察行走时的姿势、精神状态、排泄情况,看其有无行动困难、肢体麻痹、步态蹒跚、弓背弯腰、离群掉队、气喘咳嗽以及排泄姿势与排泄物异常等表现。最后,观察自然状态的饮食欲及饮食量、采食姿势,有无吞咽困难、呕吐流涎、退槽鸣叫等异常表现,从中挑出有病或可疑者。

4.个体检查在普遍检查的基础上,从中挑出有病或可疑者。按整体及一般检查、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进行个体检查。以观察其整体状态的变化,特别是对其发育程度、营养状况、精神状态、运动行为、消化与排泄的功能和活动等项内容,更应详加注意。

二、家禽的临床检查要点

家禽疾病的临床检查,首先是检查饲养管理,其次群体检查,最后个体检查。应特别重视病史调查和群体检查。对个体进行系统检查时,重点应放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检查。并应注意与实验室诊断和尸体剖检密切结合,才能获得较为科学的诊断结果。

1.饲养管理情况

(1)家禽病史调查。

(2)病禽与日龄的关系。

(3)环境和防疫以及驱虫情况。

(4)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和生产性能。

2.禽群症状的观察在舍内一角或运动场外直接观察,开始时要静静地窥视全群状态,尽量防止惊扰禽群。然后,逐渐靠近,主要观察禽群的各种异常现象。

(1)观察禽群状态,注意观察禽群对外界的反应、精神状态等。

(2)观察采食和饮水情况,根据每天喂给饲料的记录,可准确掌握禽群摄食增减的情况。

(3)看呼吸、听咳嗽,观察呼吸数时,要特别注意有无咳嗽、喷嚏、张口呼吸等现象。

(4)观察运动和行为,病禽往往呆立,翅膀下垂。

(5)观察羽毛、被皮,羽毛有无光泽、整齐还是松乱、有无脱落、颜色变化情况等。

(6)观察粪便及泄殖腔周围状况。

3.个体状态的观察对剔出的病禽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病禽数量多时,应选择发病程度和病情不同的家禽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可按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各器官逐个进行检查。

(1)体格状况检查。

(2)皮肤与黏膜检查。

(3)体温检查。

(4)消化器官检查。

(5)呼吸器官检查。

(6)神经器官检查。

(7)病理剖检。在剖检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具体细致,尽可能多剖检一些病死鸡,力求通过剖检找到有代表性的典型病变。

三、反刍动物临床检查的要点

反刍是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的特殊消化过程,嗳气是反刍动物正常的生理现象。反刍兽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是具有特殊构造的多室胃,并在消化过程中经过反刍的特有机能活动,因此,在临床诊查过程中,对反刍活动及前胃(瘤胃、网胃、瓣胃)状态的检查,应给予特殊的注意。

另一方面,由于乳用牛具有极其旺盛的物质代谢活动,以及生殖器官(子宫、卵巢、乳腺)的功能特殊性,在生产实际中很容易发生生产性疾病、生殖器官及乳腺的疾病,因此,在对反刍兽(特别是乳用牛)实施临床诊查时,除按一般常规进行外,应注意以下特定的主要内容。

(1)病史调查。

(2)精神状态与姿势检查。

(3)被毛皮肤检查。

(4)食欲饮欲检查。

(5)反刍、嗳气检查健康奶牛采食后1h左右开始反刍,每个食团咀嚼40~80次,一昼夜反刍4~8次。当奶牛患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前胃迟缓、胃肠炎、腹膜炎、肝脏疾病、传染病、生殖系统疾病、代谢病和脑、脊髓疾病时都会发生反刍障碍。嗳气减弱见于牛前胃疾病、某些热性病和传染病。嗳气完全停止多是食道梗塞的结果。

(6)鼻镜检查健康奶牛鼻镜露水成珠,分布均匀,表现为不干不湿。在患急性发热性疾病时,鼻镜干燥甚至干裂,如牛梨形虫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瓣胃阻塞等。

(7)腹围检查腹围增大主要见于瘤胃积食、皱胃阻塞、瘤胃臌气、肠臌胀、胎水过多、腹水等。根据腹围增大的位置、软硬度和穿刺检查,进一步鉴别。腹围缩小主要见于一些慢性、急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脱水,以及引起食欲下降的疾病。

(8)乳房及乳质量的检查奶牛患各种疾病均可导致产奶量降低,但尤以酮血病和乳房炎最为严重。临床型酮血病轻症者产奶量持续下降,重症者产奶量骤减。临床重症乳房炎奶牛表现乳房肿胀、发红、质硬,疼痛明显,乳汁呈淡黄色。恶性乳房炎病牛发病急,整个乳房肿胀,坚硬,皮肤发紫,疼痛极明显。

(9)卧地不起综合征检查与鉴别卧地不起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运动器官疾病、传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神经性机能障碍。常见于蹄叶炎、创伤性网胃腹膜炎、髋关节损伤、闭孔神经损伤(产后瘫痪)、腓神经损伤、脓毒性子宫炎、乳酸中毒、白肌病、酮病、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和产后低钙血症等。在类症鉴别时,既要认定运动机能障碍的类型,又要查找病因,收集全身症状和局部病变,逐一鉴别。

四、家兔的临床检查要点

诊断家兔疾病,除按一般常规进行外,应结合家兔的生活特性,注意以下特定的内容。

(1)整体状态检查。

(2)姿势与精神状态检查。

(3)眼和结膜检查。

(4)采食与粪便检查家兔有夜食习惯,注意早晨检查。同时,进行粪便检查,如粪量减少,软粪增加,尾根和后肢黏有稀粪,则为下痢疾病征象;粪球细小,过分干燥或粪量减少,则是便秘的表现;粪便稀似湿粉状,带透明黏液或有气泡、血液,多为细菌性肠炎或球虫病的表现。

(5)呼吸系统检查。

(6)尿液检查尿色常与饲料种类有关,幼兔的尿液多为无色尿,不含任何沉淀物,成年兔的尿液多呈柠檬、琥珀或红棕色。产生血尿的疾病有肾炎、膀胱炎等;茶色尿主要为肝脏损伤性疾病,如肝片吸虫、豆状囊尾蚴病等;乳白色尿则为腹腔结核病、肿瘤等;尿中带脓则为肾盂肾炎、肾积脓等疾病。

五、犬的临床检查要点

由于犬的生物学特性区别于其他动物,犬的品种和用途不同,检查的重点也不全相同,因此,疾病诊断应注意检查以下几方面。

(1)精神状态检查。

(2)营养状况检查若犬身体消瘦,骨骼和关节变形,肌肉松弛无力,被毛粗糙无光、逆立、脱毛等,常是患有寄生虫病、皮肤病、慢性消化道疾病、营养性疾病或某些传染性疾病的表现。

(3)姿态检查犬在站立或行走时,四肢软弱无力,四肢强拘,不敢负重,则表明四肢有异常。如果犬躺卧时体躯蜷缩,头置于腹下或卧姿不自然,不时翻动,则表明腹痛。

(4)体温检查健康犬的正常体温,幼年犬为38.5~39℃,成年犬为37.5~38.5℃。如果犬的鼻端(鼻镜)干燥甚至结痂,耳根部皮肤温度较其他部位高,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而渴欲增加,则表明体温高,主要见于传染性疾病,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器官的炎症。而在中毒、重度衰竭、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疾病时,体温常降低。

(5)呼吸系统的观察主要观察呼吸数、呼吸方式(犬的正常呼吸式是胸式呼吸)、呼吸节律及呼吸是否困难。需让患犬处于安静状态下观察。

(6)消化系统的观察重点检查口腔黏膜的颜色、流涎、饮食欲等。呕吐状况的观察:犬是容易发生呕吐的动物,尤其注意发生呕吐的时间、次数、呕吐物的数量、气味及呕吐物的性质。排粪、排尿状况的观察:尤其注意排粪与排尿的动作、次数,以及粪尿气味、色泽等。犬的排粪姿势都是近乎坐下的下蹲姿势。公犬的排尿姿势是抬举一后肢,然后向身体的侧方排尿;母犬则是后肢稍向前踏,略微下蹲,弓背举尾排尿。

免责申明:

本内容不是原创,供大家学习。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往期回顾----------------第二单元整体及一般状态的检查第五节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测定第二单元整体及一般状态的检查第三节可视黏膜检查第四节浅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第二单元整体及一般状态的检查第一节整体状态观察第二节表被状况检查

第一单元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科普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zz/128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