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中年女性咳嗽发热数周,期间自行服用止咳药、医院治疗无明显成效……胸部CT示双肺多发片状影,病灶为何好转后再次加重?最初的治疗思路是否正确?为何直播间开始有观众「质疑」病理的诊断意义?这位患者最终成功诊治,专家说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有哪些?
患者,女,43岁。职业:仓库管理员;年6月2日入院。
主诉:咳嗽3周,发热2周。
现病史:
年5月10日,患者劳累后出现咳嗽、咳少许黄白粘痰,无发热、盗汗、咯血、胸闷、气促等,自行口服止咳药物后无好转。
5月19日,开始出现发热,Tmax38.7℃,伴畏寒,偶有寒战。医院就诊,查WBC6.8×10^9/L,NE78.7%↑,hs-CRP72.29mg/L↑,PCT(-),甲流病毒抗原(-)。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浸润影,右肺为主。医院先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并予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患者仍有咳嗽、咳黄痰,体温无明显下降。
5月30日,复查CT病灶无明显吸收。
6月2日,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急诊就诊,查WBC8.73X10^9/L,NE81.8%,CRP90.0mg/L,PCT0.07ng/mL,CA.7U/mL。予头孢美唑、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病程中精神可,胃纳夜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有慢性胃炎史,余无殊。
个人史:自诉起病前曾至发霉环境。余无殊。
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无殊。
体格检查:
T:36.7℃ P:88次/分R:18次/分BP:/70mmHg
SpO%(未吸氧)神清,呼吸平稳,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右肺散在少许湿啰音,心率88bpm,律齐,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脊柱无畸形。
辅助检查:
-5-19外院血常规:WBC6.8×10^9/L,NE78.7%,
-5-19外院hs-CRP72.29mg/L↑,PCT(-),甲流病毒抗原(-)。
-6-2本院血常规:WBC8.73X10^9/L,NE81.8%,
-6-2CRP90.0mg/L,PCT0.07ng/mL,CA.7U/mL
胸部影像学检查:
-5-20外院胸部CT:
-5-30(抗感染治疗后):
总结病例特点
中年女性,既往体健。本次亚急性起病,起病前有劳累、曾到过发霉的仓库;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3周,发热2周,伴畏寒,无明显呼吸困难,无盗汗、咯血。外院抗感染治疗10天症状无好转。
查体:SpO%(不吸氧),神清,呼吸平稳,消瘦,右肺听诊闻及少许湿啰音。
辅检:N%、CRP升高,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斑片实变影,右肺为著。
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需考虑感染性病变(CAP、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与非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结缔组织疾病、间质性病变等)。结合患者临床特点,暂有的辅检结果,优先考虑CAP;同时需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肺结核、血管炎、机化性肺炎等。
治疗方案选择
患者按CAP初始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可从无反应性肺炎方面考虑,包括治疗不足(初始治疗未覆盖病原体,或病原体耐药);少见病原体感染;肺炎合并症;非感染性病变。经综合考虑暂予升级抗生素,同时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少见病原体,及非感染病变存在。
入院后予以美罗培南1.0q12h抗感染治疗,同时辅以止咳化痰等治疗。
入院后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8.73×10^9/L,NE81.8%,LY7.7%。
炎症指标:CRP90mg/L,PCT0.07ng/ml,ESR74mm/h
血气分析:pH7.49,PaCOmmHg,PaOmmHg,AB21.3mmol/L,SB24.1mmol/L,BE-1,SaO%(未吸氧)
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K+3.4mmol/L,白蛋白27g/l,余正常范围。
出凝血:纤维蛋白原mg/dl,D二聚体1.81mg/L
微生物:呼吸道9联检(-),隐球菌荚膜抗原定性检测(-),G试验(-),T-SPOTA抗原1/B抗原6,HIV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
肿瘤标志物:CA.7U/ml,AFP、CEA、CA19-9、NSE均正常
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着丝点1:,抗着丝点抗体(+),其余阴性
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CD.1%,T淋巴细胞CD.2%,Th淋巴细胞CD.8%,Ts淋巴细胞CD.8%,CD4/CD80.9,自然杀伤细胞(CD56+16)5.9%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尿蛋白定量:0.38g/24h(0-0.15g/24h)
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着丝点1:,抗着丝点抗体(+),其余阴性
特定蛋白:IgG9.31g/L,IgG40.37g/L,IgA1.25g/L,IgM0.78g/L,IgE80IU/mL,C31.46g/L,C40.30g/L,总补体测定:47.0IU/mL
肿瘤指标:CA.7U/ml,AFP、CEA、CA19-9、NSE均正常
-6-6胸部CT:
-6-6支气管镜:
镜下见各支气管腔通畅,粘膜光滑,未见新生物;于中间支气管灌入生理盐水20ml,回收液送细菌、真菌及结核涂片和培养。外周超声结合透视引导下达右下叶背段阴影处行TBLB并刷检。
微生物检查:冲洗液、肺组织、刷检、咳出物均为阴性;
组织病理(右下肺背段):穿刺组织细支气管粘膜下水肿,可见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大量肺泡巨噬细胞,肺泡间隔少量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肺泡上皮轻度增生,肺泡间隔纤维组织轻度增生,部分小血管内膜增厚。
免疫组化:CK{pan}(上皮+),CD68{KP1}(组织细胞+)
特殊染色:未查见阳性菌:PAS(-),抗酸(-),六胺银(-),网染(网状纤维+)
病程中患者诉口干、眼干症状较明显;故完善相关检查:
颌下腺、腮腺、颏下腺:彩超正常。唾液腺现象:唾液腺摄取和分泌功能正常
Schirmer试验、角膜染色:考虑干眼症。
入院经治疗后,患者无发热,但咳嗽加重,有活动后胸闷气促。复查胸部CT提示病变较前进展。
年6月14日胸部CT(美罗培南1.0q12h;6-2~6-14):
修正诊断
AFOP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我们查阅相关文献,并经过科内讨论,最终考虑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是特发性AFOP,还是继发性AFOP有待进一步观察验证。
调整治疗
6月14日开始:继续美罗培南1gq12hivgtt抗感染+甲强龙40mgq12hivgtt×6天;
6月20日开始:停用美罗培南;继续甲强龙40mgqdivgtt×12天;
患者症状好转,复查胸部CT影像学较前吸收,故还用强的松30mgqd口服治疗。
年6月26日胸部CT(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年8月3日,患者门诊随访时,胸部CT提示右肺尖病灶较前(6-26)增多,两下肺炎症较前片改善。
病情变化原因分析
1
AFOP诊断是否有误?
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辅助检查,病理特点均符合AFOP,且激素治疗后双下肺病灶明确吸收;故考虑诊断不存在错误。
2
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
虽然是在激素减量过程中,但患者双下肺吸收良好,仅仅右上肺病灶加重,且病灶影像学特点不一致;故不考虑激素减量后复发。
3
合并感染?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合并感染。结合患者右上肺多发、多形性病灶(片状影、小叶中心性肺结节、树芽征),需考虑结核杆菌感染可能大,须与细菌、真菌感染鉴别,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第二次入院完善检查
血常规:WBC7.38×10^9/L,NE91.9%,LY3.9%。
炎症指标:CRP2mg/L,PCT0.07ng/ml,ESR20mm/h
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微生物:T-SPOTA抗原9/B抗原32.
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着丝点1:,抗着丝点抗体(+),其余阴性
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CD.1%,T淋巴细胞CD.3%,Th淋巴细胞CD.%,Ts淋巴细胞CD.7%,CD4/CD80.3.
年8月9日复查支气管镜:
于右上叶尖段灌入生理盐水20ml,回收液送细菌、真菌及结核菌涂片和培养。透视引导下于右上叶尖段阴影处行TBLB及刷检。
冲洗液行厚涂片找抗酸杆菌3+;组织病理未见典型坏死性肉芽肿,但抗酸染色阳性。随后冲洗液和组织培养结果显示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特异性抗原MPB64:阳性。结核PCR亦为阳性。
目前诊断
1、继发性肺结核
2、AFOP
结核与AFOP的相关性分析
是肺结核继发AFOP,还是AFOP使用激素后出现肺结核;亦或是肺结核与AFOP独立存在,是其他原因诱发AFOP?专家们进行了精彩分析,详见点评总结。
下一步治疗方案的调整
根据患者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现活动后肺结核诊断明确,应积极抗结核治疗。因患者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4/CD80.3;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继续使用激素不利于结核治疗。且患者双下肺病灶基本完全吸收,考虑AFOP控制可,故暂停用激素,单用抗结核治疗,定期随访胸部CT。
专家点评总结
影像科张兴伟副主任医师
学员读片总体规范性尚好,对于肺部病变的特点进行了较充分的描述,而且能够注意到纵隔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