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是指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健康教育”是个人与群体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改变;“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是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
发现、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尤其是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关键措施。加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同样是预防和控制结核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今天小编与大家一起说说结核病防治的健康促进活动……
结核病健康促进简介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与群体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就是社会动员,即通过一系列综合的、高效的动员社会的策略和方法,促使社会各阶层广泛地主动参与,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目标转化成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社会目标,并转变为社区成员共同的社会行动,进而实现这一社会健康目标。
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政策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相关部门、相关力量和相关资源,支持结核病防治事业,解决有关结核病防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的一种社会策略和社会行动。
一、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的目标
(一)提高目标人群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政策的认知,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对结核病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认识。
(二)倡导有利于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的行为规范,促使人们自觉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健康人群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结核感染;结核病患者或可疑患者能主动及时地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治疗,自觉接受督导管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能正确认识、理解结核病防治工作,并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确保结核病防治各项策略、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实施有效的结核病控制策略,逐步消除结核病危害的最终目标。
二、结核病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内容
不同人群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需求、所起的作用、与结核病防治的利益关系,以及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为保障健康促进效果,一般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健康促进活动,传播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
这是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人、财、物保障的关键人物。针对他们的健康促进,重点是争取他们的重视,获得在政策,以及人、财、物上的支持。一方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他们汇报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我们所面临的疫情状况、主要成就、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等;二是要邀请他们参与我们的有关重大活动,包括会议(如工作会、协调会、座谈会议等)及有关活动(如防治日、患者督导走访、贫困患者慰问等);三是请求领导在相关政府会议、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等部署和强调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医务工作者
医务工作者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但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中,不同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了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促进,要结合其承担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首先要进行业务范围内的培训与教育,要提高他们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力;二是要树立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为之努力、为之奉献。
(三)结核病患者
针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要重点放在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上,要针对他们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及后期效果的渴望等方面开展活动。要唤起他们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让他们了解如何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及督导管理,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做好周围人群的保护;告诉他们国家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等。通过医患交流、座谈、随访、复诊等形式,鼓励他们按照规范要求完成治疗疗程。
(四)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
高危人群一般包括:(1)排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2)结核菌素试验强阳反应者;(3)HIV/TB感染者;(4)糖尿病、尘肺、肾功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5)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6)流动、贫困及高龄人群;(7)既往患肺结核未彻底治愈。
重点人群主要包括:(1)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医疗卫生人员;(2)食品、药品、化妆品从业人员;(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的从业人员;(4)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的教职员工及学校入学新生;(5)接触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的人员;(6)乳牛饲养业从业人员;(7)其他易使肺结核扩散的人员。
针对以上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其方法和内容除按照普通公众的要求外,要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如学校可采用对校医及卫生课老师进行培训,对学生通过卫生课讲授结核病防治知识,还可利用班会、知识竞赛、校园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与普及等。
(五)普通公众
对普通公众的健康促进应重点放在结核病的危害、主要症状与体征、发现可疑结核应怎么就诊、到哪就诊、国家有关结核病防治政策等内容上。健康促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合,采取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
三、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的工作步骤
健康促进是一项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开展健康促进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效果。一般来讲,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应考虑以下步骤:首先应确定活动的项目,明确活动的目标;二是要拟订活动的基本框架及活动过程;三是确定活动的载体,制作传播材料;四是组织实施;五是做好监控与评价。
四、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医院看病。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1.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2.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3.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