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治疗 >> 挂号费,预约患者超人诺

挂号费,预约患者超人诺

 

专家门诊

合理用药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专家门诊

给您权威参照

按每看一个病人通常需要1小时以上。

昨天上午9点40分,24岁患者小王躺在上海医院接受胃镜检查。

为他做胃镜的,是现年67岁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幽门螺杆菌之父”巴里·马歇尔教授。

当天上午,医院“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正式揭牌并开业,小王成为该中心揭牌后的首批患者。

马歇尔教授的门诊全部实行预约制,9月5日当天,是小王与马歇尔教授的第三次见面。

早在去年6月,马歇尔教授就已经开始在医院开展门诊咨询,此前总共有22名上海本地患者,通过现场或远程咨询的方式,接受过他的疾病诊疗咨询,这些患者均有多次抗菌治疗失败经历,有些患者甚至一治十几年仍未得到根除。目前,已经有8名患者接受了抗菌治疗,其中6位患者成功“狙击”了幽门螺杆菌,复查结果为阴性。

马歇尔教授表示,早在去年年底,随着他在澳州各类手续公证完毕,他的中国职业医师资格就已经正式获批,这为他在中国行医做好了铺垫。

马歇医院的医生,通过疯狂的“以身试菌”,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年与搭档一起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后,他从未放弃临床工作,挤出一切时间来坚持门诊。

据报道,目前在澳大利亚马歇尔传染病研究中心,采用“马歇尔hp个性化精准医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超过95%。

医院特诊部相关人士介绍,由于马歇尔具备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经向上海市卫生及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报备,他的特需门诊收费参照院士标准,定价为元人民币。尽管这一门诊费价格不菲,但目前预约患者已经超过人。

很多人关心语言不通的问题,其实马歇尔教授每次看诊都是通过院内一名外语出色且有留学经历的胃肠内科医生进行翻译,他与每一位患者细细交谈,了解他们的病情,逐一给出了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建议。

参照中国医生的看诊时间,医院前期将每位患者的门诊咨询时间预定在半小时左右,但实际上,他对每位患者的咨询时间都在1小时甚至更多。马歇尔不仅看病是“超长待机”,病历也写得极其细致、整洁,详细程度堪比住院医师。这样的病历,被患者当作“纪念品”小心保留。

话说回来,就这样的看病效率,目前这个预约患者都不知道要看到猴年马月了。

刀先生的老朋友,医院刘中民院长说,此次正式揭牌的“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同时也依托了医院消化疾病诊治中心的整体力量,已形成慢性肝病诊疗、消化内镜微创诊治、胃肠动力检测及治疗、结直肠肛门疾病诊治、胃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诊治五大特色。与此同时,“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已经建立了从内镜到细胞培养室的整套系统。

马歇尔教授还有一个心愿,他希望未来能通过大量病例的诊疗,最终形成上海乃至中国的幽门螺杆菌样本库,并总结出针对中国人体质特点的幽门螺旋杆菌诊疗方案。

当然,对于医院来说,把马歇尔请到上海看门诊,无论能看上几个病人,眼球效应已经赚足了。

观点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钟捷

幽门螺杆菌到底杀不杀?

这个问题在业界其实并非没有争议。

虽然国外有一些共识,例如“京都共识”认为,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应该根除。但是,国外的标准照搬到国内真的好吗?幽门螺杆菌杀不杀、怎么杀,还是要分人群、分症状,不能一概而论。

幽门螺杆菌在中国的总体人群感染率大约在50%,即检测呈阳性。所谓的阳性,其实就是设定了一个标准,当检测出的细菌量超过了这个标准,达到了一定细菌量,就认为被感染。但其实,幽门螺杆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没有,绝大多数人都有,只是数量多少不同。

而在这1/2被感染的人里面,有症状的只是少数,真正值得要用药杀“菌”的人也是少数。

那么,究竟哪些人需要杀“菌”?

这7类人群需要警惕:

第一,本身有消化性溃疡的人必须杀。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溃疡和导致溃疡复发的原因。如果不杀幽门螺杆菌,即便溃疡治好了,过一段时间也会复发。

第二,早期胃癌手术后的人必须杀。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肿瘤的一个因素。

第三,胃里有慢性淋巴瘤的必须杀。慢性淋巴瘤和幽门螺杆菌有关,但发生率很低,全上海一年最多几十个人。

第四,活动性胃炎患者需要杀。做胃镜发现有明显充血、红肿,活检呈肠化,不典型增生。这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系,杀菌比留着隐患好。

第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的人建议杀。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因素,但会协同作用,所以建议杀。

第六,胃食管反流的人应该杀。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吃抑酸的药物,胃里的pH值降低了,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第七,不确定因素。感染之后有明显症状,比如胀气,吃少量东西有饱腹感,或者主观上特别担心的人也可考虑杀,但并非一定,有些人杀了细菌后症状并未缓解。

其实有不少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本身并没有消化道的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要做的不是立马杀菌,而应该做一次胃镜。然后根据胃镜检查的结果,再决定杀不杀。另外,体检时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也并不一定靠谱。特别是抽血检查,即便显示阳性,也只是代表有抗体,并不能说明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呈阳性。相比较而言,呼气检查更准确。

可是,幽门螺杆菌不杀会得胃癌呀,与其留着观察,为何不一杀了之?如今,大部分人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态度都是如此。

钟捷直言,这是一个误区,也是过度炒作的结果。他解释,有些地区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的人患胃癌的比例确实比不感染的人高,但这只是个总体情况,高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相关。会不会得胃癌,不是这一个因素决定,还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对于幽门螺杆菌,为何不能“格杀勿论”?因为杀完之后,如果还以同样的生活方式生活,还是可能再次感染,这个比例每年有5%左右。中国人吃饭是聚餐式,幽门螺杆菌通过饮食、唾液传播,这也使得儿童中被感染的人群很高。很多习惯不仅仅是习惯,还是一种文化。让中国人都全都采用分餐制进食,并不现实。

当然,会再次感染并非“不杀”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如果杀得不恰当,反而会使得细菌获得耐药性,变得越来越顽固。

事实上,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切身体会。十几年前,杀幽门螺杆菌有三联疗法,现在用四联,多加了一个抗生素;原来建议用药一周,现在则推荐10-14天疗法。

也就是说,如果还不注意,将来可能就会变成“五联”。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非吃点抗生素就行,用合适的药物和方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且,使用合适药物和方案治疗后,患者还需再次复查,确定已经根除。否则,以后再杀就会更难。

背景

巴里·马歇尔:幽门螺杆菌喝起来什么味儿?

肉汤味儿的自体实验

中国差不多一半人口携带幽门螺杆菌,只是他们都不知道。医院我劝你去查查,哪怕没有胃疼的时候。因为最成功的那些细菌,是那些没让携带者得病的,它们就可以持续繁衍。人类多年前就上了这么一课,很多染上结核杆菌的人都不死,就是偶尔咳嗽,这样就把细菌传染给其他人了。只有大概5%的人死去。幽门螺杆菌可能不像结核杆菌那么差,有的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对人还有好处。对人有啥好处?

它们会略微抑制免疫系统,也许会减少过敏的概率。要是免疫系统太强,可能会积极对抗幽门螺杆菌,但也容易因此溃疡;细菌想好好在你胃里待着,最好一生都待在那儿,不惹麻烦,就要抑制你的免疫系统,这样你就不会那么容易哮喘、溃疡。

刚才你说不是所有携带者都会发病,那你喝细菌培养液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你会是那个幸运的发病者?当年不知道喝了细菌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估计好歹有一天我得溃疡,得有50%概率吧,不过估计得等好几年,我没太想会病成啥样,就是喝个试试。结果5天之后我就病得要命。从中我得到的信息是,在人体里“接种”了细菌还是可以活蹦乱跳地正常待几天,没准3天吧,然后没准会恢复,这是我从我的自体实验中学到的。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感染的,因为感染的时候往往还小,小时候总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状况,第一次胃难受呕吐什么的,没准就是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然后它们就在你胃里永远住下去了。当时有没有想,要是没症状怎么办?研究怎么继续做?我设想的状况是,细菌会在我胃里繁衍起来,不会觉得不舒服。但如果把显微镜伸到胃里,能看到很多细菌,尽管没发展成溃疡。还能看到白细胞在攻击那些细菌。这就说明疾病在胃壁里悄悄发展。这时候你不会有太多感觉,除非发展成溃疡。这就是你当时的工作假说吧?对,从一个健康的胃开始,细菌入侵,白细胞作出回应,过一段时间变成溃疡。当你特别老的时候,没准变成胃癌。抗生素也不能完全杀死它们?很困难,剩下一点,就可以再繁衍起来。我做科研这会儿,不是要向你挑战哦(笑),样本量是个重要因素,可你做实验怎么就用了1个样本呢?所以你的发现存在相当大的偶然性。哈,我的文章很出名,世上的研究n=1的可不多,确实是小样本量。问题是这就不是那么科学了,非常主观。可这件事的另一面是,研究人员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希望客观评价自己的症状,就能得到更多信息。想象一下,如果我在你身上做实验,我要先预测会看到什么症状,问你,你有这个状况吗,有那个状况吗。但你很可能有其他症状,我连想都不会想起问你。同时你也可能想,我还有这个问题,但肯定不是什么关键问题,算了别问了。可我是拿自己做实验,我就能直接思考,这个症状是由这个病导致的么,所以能得到更多细节,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初步研究。第二年我们就用36个人做了实验。他们都愿意像你似的喝那个……恶心的培养液么……哈哈,得给钱。不过尝起来也没那么糟。培养基味儿很猛,特有肉味儿。我也不喜欢。就从生长细菌的平皿上刮点儿新鲜幽门螺杆菌下来,搅和在鸡汤似的培养液里。差不多有20毫升。一饮而尽。尝不出细菌来,就跟喝纯培养基差不多。之前和之后需要特殊饮食么,好把它们养得舒服点儿?那天早上我是没吃早饭,挺饿的。不过我为了让它们更容易在我胃里定居,先吃了几片西咪替丁,让胃的酸性稍微降一点。然后,看表到十点了,一二三,喝吧!等了俩仨小时才吃饭。之后不需要特别照顾这帮小家伙。随后几天我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ys/11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