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骨科,张病床,常年住着近多个病人,其中脊柱的三、四级手术每年要超过台。自年至今,近60位脊椎结核的病人在这里重获健康,这一切都得益于骨科学科带头人夏平和他的团队所做的跨界努力。
名医有约
专家名片
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骨科主任医师,骨科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协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师协会青年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颈肩腰腿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擅长颈肩腰腿痛、四肢创伤骨折的手术治疗,特别对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侧弯等疾病具有很深的造诣。
专家门诊:每周四上午
手术缩短
脊柱结核病人治愈时间
在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最高,而且这个病青睐年轻人,致残率较高。治疗的效果和对肢体功能的保全取决于及时有效的治疗。
医院对脊柱结核的病人处理流程是这样的:医院一旦查出了脊柱结核,就让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并接受化疗,最终确认没有传染性后,如果需要手术再回医院治疗,术后再让患者回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化疗。手术医生和术后化疗往往脱节。而在现阶段,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一般需要12-16个月,再加上病人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来回辗转,医院医院之间的衔接不够,使患者从确诊到接受手术的时间大大延长,而且术后复查仍要辗转于医院医院之间。
夏平领导的脊柱专业团队打破了这个对病人不利的流程,他们在临床上发现了脊柱结核病人,一旦排除传染性,马上开始对病人进行抗结核病治疗,化疗一到两周就及时手术,完全实现了抗结核治疗和手术之间的无缝对接。而且术后患者的化疗、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的调理、化疗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术后在门诊手术情况的随访与化疗药物的调整,全部由夏平主任领导的团队自己完成,对患者做到了真正的一体化管理。
由于手术及时切除了脊柱上的结核病灶加上术后的规范化管理,在夏平这里,脊柱结核的病人(除了耐多药结核病人)大多采取了短程化疗,10个月左右就能基本痊愈,大大缩短了抗结核治疗的时间。
术前术后全程管理更重要
抗结核病的药物副作用大,很多病人因为这个无法坚持下去,大大缩短脊柱病人的抗结核治疗的时间,也就是给结核病人创造了更多的治疗机会。
一个拿手术刀的医生要做到这一点,惟有跨界去学习结核化疗、并发症处理等一体化治疗的知识。年开始,夏平和他的团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正式实行对脊柱病人进行抗结核治疗和手术的无缝对接。他说:“病人太痛苦了,医院来来回回奔波,不仅浪费钱,还要忍受治疗时间延长带来的痛苦!”夏平说,这就是促使他们跨界学习的动力。他们的实践也让他们认识到,对脊柱结核病人术前、术后的一体化管理非常重要。
一个18岁的小伙,因为腰痛医院看病,确诊是腰椎结核,医院的医生按常规介绍他去结核病防治机构:“确定了没有传染性了再来手术。”
但在抗结核治疗不久,他的颈椎又出现了问题。经人介绍,他找到夏平,夏平在给他做全面检查时发现,他的颈椎上也有一个大大的结核病灶,如果不及时手术清除,小伙子很可能瘫痪。这个小伙是先做的颈椎手术,15天后再做的腰椎手术,术后坚持规范化化疗和随访,十个月后经综合评估,患者得以康复,成为一体化管理的受益者。
要发现早
才有机会非手术治疗
在夏平的病区,也有脊椎结核不开刀只吃药就康复的。夏平说,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给医生争取非手术治疗的机会。
脊柱结核多来源于肺结核,除了难治性耐药性结核,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有效,同样对脊椎结核也有效。夏平他们现在的研究课题是“骨与关节结核致病机制的研究”,他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给患者特别是多重耐药的患者解决更多的问题。记者田巧萍通讯员杨敬慈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