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诊断 >> 医院多学科合作为2岁骨结核患儿完

医院多学科合作为2岁骨结核患儿完

 

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http://www.paisufa.com/m/

3月10日,医院南部骨科病房里,年仅2岁的陕西男孩淘淘躺在病床上,正吵着向妈妈要手机看动画片。光看他的脸色与精神,很难想象他在两天前还是一位有终身驼背乃至瘫痪风险的骨结核患儿,结核杆菌在他的脊柱上肆虐半年多之久,侵蚀了3个椎体。不过,这一切已成为过去,医院南部骨科、麻醉科、急诊危重病科、儿外科、护理部、输血科等多科室的共同合作下,淘淘接受了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和后凸畸形矫正术。手术十分成功,预计可在一星期后出院。

年9月间,当时2岁3个月的淘淘出现了走路一高一低的异状,同时还伴有出汗多、肚子疼等症状,医院认为是肠痉挛,并未重视。事实上,在那个时候,淘淘的脊柱胸椎处已感染了结核菌。“结核菌感染一般以肺结核多见,能占到90%,剩下的10%可以发生在骨头等其他部位。”后来医院骨科(南)执行副主任宋滇文介绍道,“这位患儿当时出现肚子疼,实际上是感染已刺激到了患处周围的神经。”

由于未得到正确诊断,淘淘的病情发展很快。年10月,他的背上出现了一个凸起的“小疙瘩”并逐渐增大,可依然没能得到足够重视——医院认为并不严重,建议继续观察。直到11月底,淘淘出现发烧等症状,经过X光、CT等检查,这才被诊断为“胸椎结核伴后凸畸形”。随后,淘淘在当地接受了3个多月的卧床制动及抗结核保守治疗,然而结核病灶非但没有吸收,反而愈发严重。情急之下的父母到西医院就诊,专家给出的意见很一致:亟需手术。

要做手术并不容易,由于既要清除病灶,又要完成后凸畸形的矫正,常规手段下需要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即在背部与体侧各开一口,难度大、风险高,对技术与围手术期管理都是极高挑战。经多方打探,淘淘一家找到了骨科宋滇文主任医师。

此时,淘淘的病情已十分严重。结核杆菌破坏了胸椎上的3个椎体,并造成了48度角的后凸畸形,病灶周围形成了大量脓肿。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手术,不但胸椎结核无法治愈,而且还会造成终身驼背,甚至造成瘫痪。看着淘淘父母充满期待的目光,宋滇文医生团队决定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要做好这场手术,麻醉与术后支持至关重要,宋滇文在门诊时便当场打电话给麻醉科陈莲华主任,“我们麻醉没有问题!”主任果断回答。随后他又联系了急诊危重病科王瑞兰主任,急诊危重病科也爽快地答应:“我们科术后处理没问题,一定做好保障工作!”两位主任的支持坚定了参与此次治疗的骨科团队的信心,也给淘淘的家人带来了希望。

4天后,淘淘医院。我院骨科主任蔡郑东、骨科(南)执行主任马金忠两位专家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针对手术方式、植骨材料和矫形器械等每一个细节进行了详细论证。手术前一天,南部医务处又组织麻醉科、手术室、ICU、小儿外科、输血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护士、临床药师团队,针对围手术期用药、护理、术中体位摆放、术后监护等每一个细节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准备。

3月8号,各方的通力协助下,由宋滇文、赵庆华和尹华斌三位医生组成的团队开始了手术。对于此类病例,主流的手术方式需要两个切口——先通过前路对感染处进行病灶清除和植骨,然后再通过后路进行矫形内固定。这样的手术即便对成人而言创伤和风险都很大,遑论两岁幼儿。宋滇文凭借其多年脊柱外科生涯中大量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手术病例,尤其是儿童脊柱肿瘤临床研究领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采用改良手术方式,仅仅通过后路一个切口,在脊柱侧方开出骨道,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和后凸畸形矫正。如此一来,手术操作避开了胸腔的大血管与脏器,免去了大出血和感染之虞,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场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按计划顺利完成,由于只有一个切口,术中出血仅仅只有毫升。这场奔波多公里,医院的“淘淘历险记”终于告一段落,在外等候的家长听到手术成功的消息后喜极而泣。

据宋滇文介绍,幼儿脊柱结核发病率较低,像淘淘这样的严重病例则更为罕见。这一疾病起病较为隐蔽,且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得疾病在早期更难发现。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幼儿突然出现步态、表情改变,或是不愿走路等症状,不可想当然,医院作详细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hl/122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