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诊断 >> 我也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到ldquo物美

我也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到ldquo物美

 

可以治疗白癜风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
每日福利资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用手册五月的石榴花已经落幕成球,六月的月季花便绽开了笑颜。不知不觉,六月的脚步已经来到,而我,也进入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的消化内科的轮转学习。

这个六月份,我接触了几个印象深刻的病人,这个病人便是其中一个。

6月20日的上午,护士打今天行班的大夫过来收病人了!我停下了手边的工作,走到护士站接过病历夹,看了一眼门诊病历,心里大概有了一个底,这个病人是因为胃部不适来就诊的,在门诊已经做了胃肠镜,胃镜提示十二指肠溃疡(疤痕期),而肠镜结果无明显异常。门诊检查发现他有腹水存在,以“腹水”收入住院的。

我快步走入病房,映入眼帘的是一个60多岁的男性,中等身材,董XX,黝黑的面庞让我心里猜测他的身份应该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吧!陪同他来的是他的儿子,大概30来岁,中等身材,也是黝黑的面庞,看起来似乎比较朴实。经过一番询问病史之后,我顺便问了一句:你是什么医保报销的?病人说:我没有医保。我接着问:农保也没有吗?他儿子说:我们一直都没有交医保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现在居然还有人没有交医保的……他儿子又说:医生,我们都是乡下人,没钱,能不能不要给我开那么贵、那么多的检查?我说:虽然你们没有医保,医院也是希望找出病因把病治好,该做的还是应该做,不必要的检查我们是不会随便开的,你们等一下,我先去开医嘱。

我回到办公室,经过问诊交流发现,这个病人家里经济条件确实困难,而且文化程度不高,沟通不是很顺畅,估计比较难搞。但还是照着腹水查因的思路,抽血检查:三大常规、血沉、生化、乙丙肝、肿瘤标志物:AFP、CEA、CA等,还需要进行腹腔穿刺,进行腹水常规、生化、找抗酸杆菌、病理细胞、培养等检查,影像方面也需要跟上:常规心电图、胸腹部CT、心脏彩超。

在住院以来的这一周时间,患者的儿子逮着机会就会问:为什么还没有找出腹水的原因,为什么我爸的胃还没有好,吃不下东西?在医生查房时问,每天上午下午也会跑来医生办公室问。医生每天都在重复解释:胃溃疡、其实是十二指肠溃疡都不是问题,现在已经是疤痕期,吃不下饭不一定就是胃的问题,腹水的原因我们也在查,不要太着急。

1周后,根据所有的结果提示结核性腹膜炎的可能性比较大,T-SPOT阳性,血沉稍快,胸部CT提示:肺部有陈旧性病灶,但是腹水未检出抗酸杆菌,患者无咳嗽、咳痰、咳血、午后低热盗汗等症状,追问患者病史,患者自诉平时饮食营养状况一般,在当地从事清洁马路工作的,居住环境尚可。我们下一步准备请呼吸科会诊,看是否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就在这个时候,患者的儿子不耐烦了。

跑到办公室来质问医生:医生,为什么我爸爸住了这么多天院,花了这么多钱,胃还是不见好,胃口还是不好,吃不下东西?你们怎么回事,花了钱还没治好我爸的病,有什么用?

我的带教老师解释说:每天查房都有跟你讲病情,但是你怎么还是不理解,我们接下来想请呼吸科会诊,看是否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病人儿子说:不用了,我们想出院了,你们现在就给我办吧!

我在旁边说:你现在要出院,我们肯定是拦不住你的,但是建议你还是等今天的呼吸科会诊后,看要不要上抗结核药再说。

病人儿子坚持说:治了1周胃还不见好转……我们想今天出院,快给我们办吧。

我的带教老师说:不要再纠结胃的问题了,目前可能是结核性腹膜炎的问题,如果你要出院,医院看的,医院还是会重新让你做一些相关检查的,这样更费钱,我是看你经济比较困难又没有医保,才这样跟你说,要是别人,我不会跟他说这么多的。

病人儿子又说:我们不想在这里治了,医院治疗。

好吧,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签自动出院让他出院了。

经过这位病人的诊疗过程,一方面我非常同情,现在还有少部分乡下的居民还没有医保,没有缴纳医保的意识,等到生病了要用医保了才发现为时已晚矣。另一方面,病人想花最少的钱就想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可是医疗服务真的可以像买东西一样,花了钱就一定得到东西,一定有一个结果吗?还想着花了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由此,我陷入了深思,我已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快两年了,医院大部分的科室,也接诊了各种各样的病人,了解到形形色色的家庭状况,在医院,很多人命悬一线,最后被救过来了,这时候认为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但很多时候,可能陷入人才两空的境地,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绝望。

人人都想得到“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然而,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力度还需要加强,现在的医疗体制还并未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保也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窘境。而作为一名医生,从医越久,越发现自己的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很无奈。特鲁多医生说:“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当下的中国有了另一层面的现实意义。

海量资料领取群

编辑:何芸熙

来源:杏林苑社群

作者:六月芳菲(医院规培小大夫一枚,也是一名热爱文学的文艺小青年)

声明:本文为原创投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将举报

欢迎向杏林苑报料!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hl/11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