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天,高碑店市疾控中心把握宣传契机,组织工作队员走进方官镇,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引导个人健康行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优化社会防治氛围,助力早日实现“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给市民发放宣传资料,讲解肺结核的识别及危害、如何预防与治疗,使结核病防治知识更多深入人心。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日常防治工作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把国家免费治疗结核病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提高广大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碑店市疾控中心结核病科科长米鹏:通过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希望增强“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使结核病防治知识进入千家万户,提高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素养。在当前倾力迈向健康中国、奋力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加快步伐消除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是全民共同的责任和担当。市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易感人群的防病知识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让肺结核远离我们每一个人。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主要症状有哪些?
结核病的病状比较隐匿,不典型,归纳起来全身结核病中毒症状有低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
肺结核的局部症状如:咳嗽、胸痛、气短、咯血,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前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而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状,个别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体检时才发现。
易感人群有哪些?
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结核菌后更容易发病,如幼儿、老年人、尘肺患者、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的人、HIV(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体型消瘦的人也容易发生肺结核。
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肺结核患者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规定的疗程后(6-9个月),90%的患者可以被治愈。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如果不按时服药、不完成疗程,易造成结核菌耐药。一旦发生耐药,疗程会延长且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
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要尽早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树立信心;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需佩戴口罩。
治愈后还有传染性吗?
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通常情况下传染性会很快下降,接受治疗数周后,痰内结核菌将明显减少,多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完成全疗程,达到治愈标准后,痰中查不到结核菌,就不再有传染性。
肺结核可防可治掌握科学的预防知识是关键!肺结核的预防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彻底治愈肺结核病人,肺结核病程长,必须长期随访。对确诊的结核病人,应及时转至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并实行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
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肺结核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要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特殊情况下要做好自我防护。要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必要时可佩戴口罩,可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播。
第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对确诊病人的周围密切接触者,应尽早开展结核病筛查。患某些疾病时,如糖尿病、尘肺病的病人也应随时观察是否有疑似的呼吸道症状。对未受感染的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应及时接种“卡介苗”。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遏制结核病流行而不懈努力,为保护自己及他人的健康贡献力量,早日推进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共同守护自由健康的呼吸!
记者:杨萱王明韩天宇(实习)编辑:煦銮
责编:吕建歧
监制:韩丽君
投稿邮箱:gtvgzh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