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春雷
刘经理患肺结核每天早上上班后坚持服抗结核药,因为天气炎热就改用矿泉水送服异烟肼等,但服药一段时间后出现咳嗽加重、低热等症状,只好再次到疾控中心门诊部用药咨询,通过咨询药师告诫刘经理这是由于用矿泉水服药降低异烟肼抗菌活性而影响药效,正确的用药方法是用白水送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清凉饮料进入千家万户,取代了传统单一的开水和茶水。
不少人在吃药时以饮料代水,有的家长甚至用饮料诱导患儿服药,这是十分有害的。轻则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重则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这是因为多数清凉饮料(包括汽水、果汁等)的主要成分有:水、糖、有机酸(枸橼酸、抗坏血酸、苯甲酸)、碳酸氢钠、鞣质、香精等。这些物质如与药物混合一起,不但会破坏药物的正常吸收和疗效,还会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类包括果汁型如桔汁汽水、橙汁汽水、菠萝汁汽水或混合果汁汽水等、果味型如桔子汽水、柠檬汽水等、还有可乐型、低热量型如姜汁汽水、沙示汽水、运动汽水等。
许多清凉饮料,如含碳酸氢钠的碳酸饮料(如汽水,属于碱性饮料)、含枸橼酸的酸性饮料(如雪碧)、含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的酸性饮料(如桔子水)等,大量饮用后会使消化道酸碱度改变。有些碱性有机药物如利血平、麻黄素、可待因、奎宁、阿托品等,在吸收部位消化液碱性情况下溶解度小,会增加药物吸收,甚至增加毒性反应。相反,消化液偏酸性时,上述药物的吸收会减少,甚至达不到应有的疗效。碳酸饮料不可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同服,因其产生二氧化碳除影响疗效外,还引起胃胀气与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
大量饮用酸性饮料后,可使尿液酸化,与磺胺类抗菌药同服,会使药物溶解度降低而导致尿中析出结晶或血尿;还可增加呋喃妥因(呋喃坦丁)、利福平、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消炎痛)在肾脏的重吸收而加重肾毒性;某些水果含草酸或维生素C等如与碳酸氢钠、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碳酸钙等碱性药物同服时,由于产生化学反应,酸碱中和而改变药物成分,减少再吸收,使药物失去一定疗效。
大量饮用碱性饮料后,可使尿液碱化,如与溶解度较低的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依诺沙星等)抗菌药同服时,会使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溶解度降低,在碱性尿液加重尿结晶的形成,或引起血尿、尿闭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四环素族(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呋喃妥因类抗菌药在碱性尿中,抗菌作用降低甚至消失。奎宁、阿托品等生物碱等弱碱药物在碱性尿液中,因解离度小而被重吸收引起中毒;苯巴比妥类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度增大、脂溶性降低、重吸收减少,易从尿液中排泄出去而减效。铁剂遇碳酸类饮料,因可产生沉淀,不易吸收。多酶片、胃蛋白酶等酶制剂在碱性环境下活性明显下降。
果汁(浆)饮料果汁(浆)饮料包括果汁、果浆、浓缩果汁、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蔬菜汁饮料包括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发酵蔬菜汁、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如螺旋藻饮料、蕨类)。在这些果蔬饮料中多含有鞣质,当与硫酸亚铁、氢氧化铝、次碳酸铋、碳酸钙、硫酸镁等无机盐类药物同服时,鞣质能与药物中的铁、钙、镁、铝、铋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鞣酸盐沉淀物,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使药效减弱。鞣质与磺胺类药物结合,会影响磺胺类药物的排泄,并使肝脏血药浓度增高,导致中毒性肝病发生。苹果汁、葡萄汁、葡萄柚汁、橙汁等水果中的某些物质,能与降血脂、抗菌药、抗过敏药等发生相互作用,以致在常用量就出现药物失效或产生毒性反应。
含糖饮料含糖饮料能减慢胃容物排空速度,延缓吸收,减少解热镇痛药、感冒药、异烟肼(雷米封)、维生素等的吸收。苦味健胃药(健胃散、大黄苏打片等)并非是直接通过胃肠道或吸收后起作用,而是口服后刺激了舌部的味蕾(觉感受器),再加上食物的刺激反射性地使胃液分泌增加,从而起到帮助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但是,当与大量的含糖的饮料同服时,由于其甜味而矫去了苦味,使药物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矿泉水饮用矿泉水,可以起到补充矿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的作用。但矿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如锂、锶、锌、溴、碘、偏硅酸、硒等,与氟诺酮类、四环素类、异烟肼(雷米封)等抗菌药生成络合物,抗菌作用减弱;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还可能使强心甙类药(地高辛等)毒性增强。
综上不难看出,用饮料送服药物是有害的,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以防止饮料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进展期白殿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