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医院 >> 六经辨证详解

六经辨证详解

 

那么我们既然讲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会三归一”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开权显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的路径就是六经。

既然讲路径,当然就有先后次第,先后次第就成为要中之要,为什么我们球要打在左边,打到右边甚至又踢回来,这就是一个次第问题。我们应该先走哪一步?六经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次第,实际上这个次第我们反反复复在讲,为什么?因为它太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繁杂的万象中分辨出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当下该做什么。

为什么《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我不厌其烦地讲过很多次,我认为师父这些年的教诲实际上也就是在教诲这句话,不断地教诲这句话。悟透了这句话你就真正明白了。因为你知道先后之后你就“近道”了,我一位修行的师父经常告诉我,一切要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这句话我觉得跟卢师的教导是异曲同工,就是你现在该干什么了。

一个病人来了说了50个、60个甚至更多的症状,就把医生给搞懵了。大家想想看我们是不是经常处在“懵”的状态中,我们再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过去当医生很沮丧,就是经常在“懵”的状态中,就是病人讲了很多之后我们不知道从何下手了。现在我们的路径清楚了之后,知道先后之后,也就是说我们要先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我们知道了先后,知道了什么是够得着的地方那就不乱了,就会忙而不乱,繁而不乱。

大家想想看,我们能够不乱,就是已在治中了,为什么中医叫证治呢?治是什么?就是不乱的意思,医怕的就是乱,我们能够不乱,大家想想看这个医是什么滋味,那就叫做胸有成竹。对于一个病人,虽然不是每一个病人你都能治好,但你都能够做到心里面有点数,这种滋味做医生,跟我原来做医生是两回事。所以为什么说“师者人生之大宝”,没有师父这种提点我们不知道要悟到猴年马月了。

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怎么去以六经为路径呢?我经常说我们施工的路径就是六经;那我们施工的原则是什么,就是仲景的设计方程,叫做“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后世辨证施治的源头,也是我们讲的疾病工程的施工原则,我们把握了这十二字方针,就能在纷繁万象中理出一个头绪,就能够做到不乱。

所以一个病人来了之后,六经已经非常明晰地勾勒出了先后的次第,如果我们从六经说那就从太阳开始,所以有太阳的问题我们要先去解决太阳的问题,太阳解决了之后我才够得着阳明,太阳还没有解决的时候,阳明是摸不着的。尽管阳明很迫切需要去解决,可是你够不着。够不着你就拿不掉它,依此类推。这样辨证就很清晰,很明晰了。所以我们始终要有一个先后的概念,先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当我们细细去品味六经的时候,张仲景实际上己经帮我们把这样一个次第想得很清楚,所以在太阳病里面反复强调当有表有里的时候一定要先表后里,为什么?因为在表你是够不着里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在临床上,在治疗上有那么大的差别,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大家品一品师父最后讲的这个例子就很清楚了。

北京的这些大医,都是能起死回生的,为什么他们没有解决这个患者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先后的问题,忽略了应该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所以用了大量甘寒,甚至凉血、清血之类的药,怎么样也没有把这个热平下来。因为太阳在那里放着,太阳不打开,尽管阳明有热,你也没有办法拿掉它,更别说散热;所以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虽然很复杂但是在我们这里它很简单。当这样一个发烧将近4个月的病人高热不退摆在你面前,你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十味药的稀疏平常的桂枝法,这是要有胆识,要有勇气的。

为什么卢师敢用?实际上没有其他,就是在理上他看得透,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在理上用功,不要急着在用上用功。理始终是本,用始终是末,只有本明了,本立才能道生。本没有清楚,理没有明,我们始终一辈子都是糊涂医,治好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治好更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在这样一个紧急关头为什么能够用桂枝法,简简单单的十样药,卢师讲了桂枝、白术、陈皮、茯苓、葛根、生姜、炙甘草……,而且在第一副药吃了两道的时候体温更高,说老实话这个病人如果给我看我肯定就会说是不是错了。因为跟随师父的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病人都是这样,往往一个桂枝法经常守几个月,凭什么守几个月,这就是在法上面的定力,这个定力从何而来?如果没有理上的透,是很难做到的。

实际上这个案例的启迪就是要我们去悟这个理,就是让我们明白,先的东西没有去掉,后的东西没有办法去,就这么简单。做医一定要守住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哪个是能够得着的,哪个是够不着的,这一点在《伤寒论》里面全有。

那么《伤寒论》里面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师父上午讲到的,大家一定要注重《伤寒论》的六经提纲。六经的提纲就是六经的眼目,我们要想明了六经,要想弄清楚这个施工的路径,那你必须打开眼目,你的眼睛看得见你才能施工。所以我们要真正地明白六经辨证,一定要在提纲上、在病情上下工夫。所以钦祖就要我们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到他书上追索。就是说所有的学生要想真正能够到精微之境界,你就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到其他书上追索,这句话讲得很肯定的,应该说这句话是钦安负责任的一句话,否则他不敢说这句话。那么多宝藏你都不用去追寻?这话有点太过了吧?但如果我们细细去品这句话,一点不过。

很惭愧,我写了一本《思考中医》,可能很多人也在看,这个书又叫做《伤寒论导论》,这个《伤寒论》怎么去导论?我就是从伤寒六经提纲入手,就是谈了六经的提纲,当然还有六经的解释。但是我今天回过头来再去看那个时一候对六经提纲的认识很多又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为什么说学无止境呢,我就觉得六经提纲里面的韵味确实是无穷的,否则钦祖不会说你就在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去探求就行了。难道真正这样去探求就能够致精微吗?确实是可以这样的。

我们细细去品每一经的提纲,比如太阳的提纲,很简单,“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整个太阳的信息就在里面,提纲真是一字千金,悟透了真是金哪。师父就告诉大家,这个发烧了将近4个月的病人他就是根据一个微恶寒就断定病人为太阳证,所以可以说提纲不止一字千金,真是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我们怎么去品味脉浮,怎么去品味头项强痛,怎么去品味恶寒,这些都是字里有字,义里有义的。为什么要用一个强,为什么要用一个痛,太多的疾病资料都在里面;

我们说强就是硬,这里单单讲了头项的强,为什么我们说伤寒的学问一定要在提纲、病情方法上去探求,只是一个提纲就没有什么探求?传统的学问一定是要举一反三的,我经常说孔子算是诲人不倦,三千弟子,什么样的人,愚痴的、聪明的他都教,但是有一种人他也是不教的,尽管你提了十条腊肉去他也不教,就是举一不能反三之人不教。传统的学问我们要想在医上明了,就必须举一反三,师父说了,你一定要想办法怎么知道一二三,甚至是七八九十。所以实际上推而广之,凡是强的,一切有关强的,都跟太阳有关系,现在很多病人,很多疑难的病,像硬皮病等等这一类的病不都是强吗?有些是内强,有些是外强,这都离不开太阳,都离不开寒,提纲里面确实韵味无穷,很多病例的资料都在。

阳明也是,阳明就一个“胃家实”,就是三个字,更加值得我们去品,什么是胃家实,太阳解决了我们就要看阳明,阳明不通达,阳明的降没有解决,四逆还是没有办法纳下,归下。所以六经这个路径一定是要到阳明的,我们知道归极,但是我们不能够一步登天就到极上面。道路是曲折的。师父讲了桂枝法该填什么,讲了四逆法能够驾驭诸法,凭什么驾驭呢?因为太阳主外,少阴主内,但是要从内达到外里面还有太多的东西,为什么师父讲要填,该填什么呢?该怎么去填?这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该填什么填什么。

少阳也是,少阳是枢机,更加灵活。还有太阴,我这里举一些例子讲太阴。上午师父说了太阴的重要性,中宫的重要性,中土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复命或者说它是我们一切治疗的前提。扶阳这一个法脉为什么殊胜,殊胜就在这个地方,它时时照顾着太阴,很多法脉为什么很好,但最后不长久,或者起不到这个作用了,就是因为这点没有考虑好,尤其是师父举的结核病这个例子,太发人深省了,尤其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卢门的深意在哪里,因为卢门治疗结核病不是一件什么困难的事情,它是很稀疏平常的一个病,但是为什么成为我们中医的一个瓶颈呢,痨病是我们中医在历史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最后留到抗结核药去解决?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太阴很重要,我们可以看看太阴的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很简单,可是就那么简单的一个太阴,而且,大家想想看,太阴这一篇是《伤寒论》所有篇里面条文最少的,只有8个条文,总共条,它几乎就是一个零头。可是如果我们认为它的份额最小,最不重要,那你就错了,恰恰相反,它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无处不在。这就真正体现了师父上午讲到的水土合德,世界大成,我们要细细去品味。

每每我在读到太阴这一篇的时候,那么少的条文,很感慨!很感慨!我们细细去品他的每一个字,就知道他太有深意了,我们就算把所有的8条条文都做提纲,也就那么一点,确实是水土合德啊,师父今天讲的水土合德是从深一个层面讲,我今天从浅的层面讲一下,太阴称为湿土,什么叫湿土,土中有水才称为湿土,土中没有水它不能长养万物,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浇灌,植物种到土里面我们要浇灌,不浇灌就会干旱,因为土没有水它不能够长养。

而水没有土更加不行,水没有土怎么样,无以成其龙。我们中国的文化是龙的文化,什么叫龙?我们的风水讲龙脉,龙脉就是看这些山脉,看郁郁葱葱的那些山脉,那些山脉为什么会郁郁葱葱,因为下面都有水,这水怎么成的,土蓄之而成。所以水没有土去蓄之、藏之、养之,它无以成龙。无以成龙就无以生万物、化万物、长万物。所以水土确实要合德。太阴这篇尤其体现这个。

太阴是主脾胃,脾胃既为仓廪之官,同时脾又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个就更加重要了,脾为什么能够作为谏议之官呢,谏议是干嘛的?在古时候有谏议之官,有谏议大夫,就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现在我们没有谏议这个官了,但是有中纪委,它可以体察民情,直达天意。就是我们的君主明不明,很重要的是靠谏议之官,然后有一个正确的方案出来,不至于酿成大患。

所以我经常很感慨为什么到了这些人要枪毙的时候才发现呢?一定是谏议之官出问题了,是中纪委出问题了,或者是省纪委、市纪委出问题了,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有这样的官,纪委要同办。人家都贪到了一个亿,才把人家抓出来,贪一百万的时候就应该发现,就应该抓,谏议之官是知周之官,所有很周到的事都应该知道,所以脾的这一关,太阴这一关太重要,就像身体之所以会酿成大祸,或有不治之症出来,这个太阴绝对要负责任。

所以为什么会有肿瘤啊,好好的,哗,一个肿瘤出来,再比如很多肾衰的病人,怎么可能肌酐都这么高了还一点不知道,最后去体检查出是肾衰,好多人是体检检查出来的,好多肿瘤也是体检检查出来的,本来谏议之官就应该知道,要发布出来,表现出来,但是不知道。我们读《易经》的经文就知道,臣拭其君,子拭其父,这个罪大不大?大,但是非一朝一夕,子为什么想杀父亲,臣为什么想杀君,看起来是很大的一个罪,但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都是慢慢演变出来的;在慢慢演变的过程中你没有发现他,没有去阻止他,没有去谏议他,当然会到那个结果。而太阴就应该起这个作用,所以太阴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为什么上午卢师反复强调这一点,在谈到立极,在谈到复命的时候,认为这个中宫、这个土是起到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研究,这是一个大课题,也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大课题。

现在肿瘤的病人那么多,我们去看卢师那一年,我去跟一次诊,就发现有时有一半都是肿瘤病人,我那里也是,有时三分之一是肿瘤病人,这样的病人太多了。而病人发现了肿瘤,西医三板斧一上,割掉了肿瘤,放化疗,如果肿瘤割掉没事那就没事儿了,要命的是很多还要卷土重来,还有复发。割掉容易,再来就不容易了,一个人经得起多少次割?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防止它复发,如何去发现它,这就是谏议的作用。所以这个过程中脾胃中土是一定是要维护、呵护的,这是预防肿瘤复发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太阴病提纲告诉我们了很多,一个满,一个吐,一个吃不下,一个逆,一个痛,这些都昭示我们太阴有问题了,有满,太阴就有问题;有吐,太阴也有问题;有食不下,太阴也有问题;有逆,太阴有问题;有痛,太阴有问题。任何一个都告诉我们太阴有问题,我们当了很多年医生的人就很清楚,很明白。对照一下中西医,大家想想化疗的病人绝大多数要出现满,出现吐,出现食不下,甚至出现逆,大家说是不是?所以化疗首先伤害的是太阴这个系统,首先就把谏议之官摧毁,为什么经历放化疗以后,很多病人都容易复发,我们就很清楚了,因为谏议之官被摧毁了,所以师父在处理这些放化疗的问题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呵护这个中气,开中,复中,保养中气,首先要病人能吃。

我这些年一直在说,中医是一门崇尚礼的医学,而西医是崇尚刑的医学。我们看它是不是尚刑的医学,把肿瘤割掉、放疗、化疗。见过放疗化疗,你就会觉得日本鬼子进村了,三光政策。因为形势没有办法避免,乱世用苛刑,所以实际上卢师一直是不排斥西医的,一直认为刑、礼是要并用的;从古到今,礼部和刑部都是并列,都是一品的大员,上朝的时候,礼部尚书在左,刑部尚书在右,不能说废刑而存礼,也更不能废礼而存刑。所以卢师强调有手术指征的,可以去手术,可以去放疗,他不排斥这一点,因为乱世用苛刑,肿瘤在疯长的时一候你要想去控制它,可以借助西医,但是中医始终是第一选择。而我在师父那里看到的病人,凡是中医跟进和介入的,就是接受放化疗,副作用都几乎降到最低,甚至降到零;在化疗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吃,能够喝,而不是那么辛苦、那么痛苦。

在我这里,因为跟师那么多年,确确实实也感受到这一点,很多这样的病人到我这里来,他的化疗的副反应可以降到非常非常低,甚至不明显。之前来的时候不得了,确实就是太阴的症状都具备了,满、吐、逆、痛、吃不下都出现了。而中医一上,副作用很短时间就减轻,甚至有一些人没有,有也很容易过去,不像过去那样。那么这个意义在哪里?我们从太阴就可以去品,它的意义太大。克服了太阴证,一定能够在控制肿瘤复发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个是值得研究的,所以为什么在师父那里的肿瘤病人,我们去看,10年的、20年的,很多,而从他对这一类病的处理,你始终看到对中土,对太阴这一块是呵护有加的,为什么?我想道理也在这里。

然后我们再细细从提纲去品太阴这一篇,看太阴这一篇仲景是怎么治疗的,非常微妙,非常巧妙。太阴这篇讲了两个法,哪两个法?就是桂枝法和四逆法,他没有讲“法”,他讲“辈”,四逆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四逆法,然后是桂枝,桂枝是讲桂枝加芍药、桂枝加大黄,这是桂枝汤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彰显桂枝这一法。所以我们去品太阴这篇,你就觉得他就是在讲这两个法。他没有多讲,这是偶然吗?我想不是偶然,所以如果我们真想把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要把钦安卢氏这样一个法脉学习好,《伤寒》的学习是不能丢的。

我自己感到从钦祖到卢氏这里,在伤寒这一脉上己经到了化的境界,所以平时他没有口口声声地放在嘴上,但是你看他步步动作不离开。为什么说仲景称为仲圣、医圣?实际上我们看他的《伤寒杂病论》,他里面没有说经曰怎么样,《内经》怎么讲,没有一句是这样的,可是你看整个《伤寒论》,你就能品出他没有哪一点离开了,因为它己经化了。没有化的时候我们喜欢挂在嘴边,实际上化了就没有这回事情,他就是你,你就是他。

所以太阴这一篇告诉我们该怎么样在中宫用力,我们看四逆法、桂枝法,我们就知道很重要的一个变化都在中宫里面,为什么桂枝汤能够变化成桂枝法呢?重大的变化就是在中宫上面,所以我们有术(白术、苍术)。所以四逆法也有很重要的术,这个术绝对是重要的,我们对术的运用那就是了不起的。所以钦祖讲,余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面用力。这就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由此深入钦安。

在临证上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上午师父谈到的中医的理法方药的问题,本来这是我们方剂学里面的概念,这是中医基础里面的一个概念叫理法方药,但卢门对理法方药的理解,还有我学习的体会,就觉得理法方药这四个字对医来讲是太重要太重要。我们经常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因为虽然这些年我到处讲课,但是今天这一讲昨天晚上我还跟我夫人说,我说不知道怎么讲,说今天我很希望师父有事情离开了,我就可以放肆一点,随便讲,但是师父会坐在下面,这个时候你又知道你讲得肯定会有错,每每我就会想起在童年的时代,小孩犯错了以后看到严父,好像回去是要被打还是要挨骂那样一种心情。昨天我夫人就笑我说,你还有一点回到童年了,我说确实,我是不是返老还童了,心里面就有这么忐忑。但是又觉得避免不了,又不知道是要被打还是挨骂,反正己经做错了事情,回去少不了的责罚。

我的感受,理法方药不仅仅是我们在中基、在方剂里面会用到,它们还有更重要的意义。经常有一些人问我,刘博士,你看这个病,用这个方行不行?为什么说你一讲师父就知道了你的斤两。为什么忐忑呢?就在这里。当你问这个问题我就知道你在哪一个层面。当你更进一步问,问刘博士治疗乙肝是不是用这个药,当你问的时候我更加知道你在哪个层面,所以说理法方药是衡量我们的医术在哪一个层面的重要尺码。当你还在考虑用这个药治某个病的时候,那你是在药的层面;当你说这个病我是用桂枝汤呢,还是用葛根汤,那你还在方的层面。当这些你都不谈了,可能你就在法或者在理的层面。

这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过去我们就喜欢去说什么药治什么病,垂盆草治乙肝,五味子降转氨酶,那你是在药物这个层面;我们经常讲这个病应该用五苓散,那个病应该用猪苓汤等等,那你是在方这个层面;所以执药不如执方,因为你还执在药上,都是药的时候你没有方,方比药就高了一个层次。而执方不如守法,守法又不如明理,所以为什么卢师今天上午一直在讲理呢,就是真实的叫做老婆心切,就真的希望不要在方药上面去执著,因为方药执著冲顶了,你也就在这方药的层面,这是很可惜的。所有的大师们都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有希望。卢师希望的也是这样,如果一代不如一代,中医肯定是完蛋了。

所以我觉得卢师他敢担当,有些地方就超过了他的祖辈,这句话不好乱说的,乱说就大逆不道了。我认为他可以担当,因为从千法万法中提炼出来桂枝、四逆两法,就是因为学问之道一定是越做越简单,如果学问越做越复杂,从十法变成百法,变成千法,变成万法那一定是错的;道家讲的退一步原来是向前,肯定是要从八退到四,退到二,退到一上,这个才是真正的进步。所以在这千法万法中提炼出桂枝、四逆二法是非常不简单的,以后做历史学的人会研究这一点。

所以大家一定要从药上面慢慢退到方,退到法,退到理上面,你能真正把理弄清楚了之后,如果你能不执著于方,能够明理那就差不多了。真正是这样的,其中只要存了一个理,你就能信手拈来。所以我们经常讲这个病怎么治,那个病怎么治,睡眠怎么治,失眠怎么治,我们今天把师父讲的理搞清楚了,失眠一定没有问题了。所以我经常说我在临床上治疗失眠有非常好的效果,很少有没有效果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理你也很清楚,睡眠就是一个归根的过程,就是一个立“极”的过程,不能睡眠,这个过程就有障碍了,哪有一个什么方子,没有,所以我经常用桂枝法治疗失眠,立竿见影。

时间快到了,刚才就利用这么宝贵的时间,把我这些年来跟随师父的一些感受跟大家做了一个汇报,实际上也是向师父做了一个汇报,很惭愧,我也知道师父不满意我这个弟子,但是我会在今后尽力,更好地学习,也希望那么多热心我们扶阳论坛的人在这个论坛上能够真正有收获,谢谢大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dwh/6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