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医院 >> 粳米糯米小米竟然有这么多养生妙用,9

粳米糯米小米竟然有这么多养生妙用,9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大米、糯米和小米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各有妙用,它们的养生秘密你知道多少?

1

熟悉又陌生的粳米,原来有这么多妙用

粳米可能大家听起来很陌生,但他的别名我们就很熟悉了:大米、白米、硬米,广东人又称之为“肥仔米”。《汉语大词典·米部》曰:“粳,稻之不黏者。今指一种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晚稻品种,米粒短而粗,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通俗来讲,就是我们日常吃的大米。

?粳米可“治一切诸虚百损”?

《本草纲目·卷第二十二》载粳米:“甘、苦,平,无毒。益气,止烦止渴止泄。温中,和胃气,长肌肉。壮筋骨,益肠胃。通血脉,和五脏,好颜色。”李时珍曾对粳米给予了高度评价,书中还言其有“治一切诸虚百损,补中益气,强筋壮骨,生津,明目,长智”。听起来不可思议,我们天天吃的大米竟然有那么多的功效。

?药用的米以一年期陈米为佳

《医学入门·卷二》专列“陈仓米”一项,认为:“陈仓米咸酸涩温,调胃能止泄如奔,宽中下气除烦渴,更消蛊肿封疮痕。”可见药用的粳米很有讲究,宜陈粳米,“陈”并不是越久越好,而是以一年期陈米为好。

?粳米煮法不同功效也大不同

?炒大米可止泻

唐代昝殷所撰《经效产宝·卷之上》载“治妊娠痢白脓”,粳米应“炒令黄色”。将大米炒焦至米黄色,可起到温脾止泻祛湿的作用,对于虚寒久泄、消化不良的人群有非常好的作用,对小孩也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如何炒焦米?

1.取适量大米,进行简单冲洗,沥干水分,平铺成一层在盘子上,晾干。

2.锅烧热倒入大米(可以放一点点油,防止粘锅,如果本身就是不粘锅,就不需要了)。

3.先大火翻炒2分钟,再转小火翻炒,一定要不停翻炒,防止炒焦,必要时可以把锅拿起来轻晃有助于米均匀受热。

4.炒制焦黄色关火,散发香味即可,不要着急盛出焦米,利用锅的余温,让焦米继续加热一会儿,放凉后用密封罐盛好。

?大人小孩慢性腹泻可试试焦米粥

取适量焦米放水煮,大约煮半个小时即可,有一股浓浓的炒香味,米汤焦黄色为最好,可以盛出来给宝宝当水喝,粥可以给大人吃,对肠胃也很有好处。

?焦米泡茶健脾、减肚子

取约30克焦米冲泡,一定要刚刚烧开的沸水,泡了后最好用保温杯焖一会儿,喝焦米水,焦米也可以吃掉,坚持食用,有健脾、减肚子的功效。

?粳米汁补养作用大

中医认为,大米熬粥后大部分的营养和精华都在粥水中,最为滋补的部分在于粳米汁,也是我们常说的“粥油”,即是用粳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

粳米汁性味甘平,具有很好的补养作用。《药性要略大全·卷之四》云:“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紫竹林单方》中甚至提到粥油可调经助孕,“孕治精清不孕方,用粥油日日取起,加炼过盐少许,空腹服下,其精自浓”。

?糙米虽糙,但有妙用

以前是达官贵人才有资格食用经过多次碾磨的粳米,普通老百姓只能食用糙米。

糙米虽糙,但营养价值却非常高,这个价值主要体现在皮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米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米秕即米糠,味甘、平、无毒,主通肠开胃,下气,磨积块,作食能充滑肤体,可以颐养。”米糠能帮助人通畅胃肠,改善消化不良和便秘的症状。现代营养学研究还发现,糙米还适合于肥胖及糖尿病人群。

2

糯米,温养胃气的妙品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糯米

糯米我们也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家里酿酒的时候总是向妈妈讨一碗糯米饭吃。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糯米”味苦温,无毒。温中,令人能食,多热,大便硬”。

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言:“甘温。补肺气,充胃津,助痘浆,暖水脏。”所以说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出、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和作用,所以古人云:“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常见粽子:清热除烦、健脾暖胃

日常最常见的糯米制品就是粽子了,现在这个时节吃粽子可清热除烦。

粽子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健脾暖胃,非常适合初夏食用。但《本草纲目》云:“糯米黏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所以老人、儿童、病人等消化功能障碍者不合适食用。同时,吃时也不宜食用过多,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3

和中健脾除热、熬粥常用小米

北方的同学可能对小米最为熟悉,小米又被称为粟米。和南方的大米相比,小米产生的热量高,而且研究还表明,小米中的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的含量均高于大米。

中医认为,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具有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利尿消肿的作用。而且小米制作成的锅巴,性味甘平、功能补气健脾,消积止泻。用小米糠制成的小米糠油又有祛风、杀虫、止痒、收敛的功效。

小米糠油如何做?

1.取1碗,碗口糊麻纸1张,将谷糠堆在麻纸上,堆积如塔形。

2.灶火内取红火1块,或燃木炭1块,置糠堆的顶端,点燃谷糠,待糠燃尽(以不烧透麻纸为度),用木板刮去余糠,待碗冷,打开麻纸,碗底及碗壁上即积有糠油(如谷糠质量较差,则仅在碗壁上有油)。

适用于鹅掌风、脚气、牛皮癣、皮肤、嘴唇干裂等,使用时可取适量涂至患处。

文中推荐方剂及方法均需在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吃”是头等大事,也是人类的本能,但“如何吃”却不是那么简单,吃得不对非但无益,还可能有损健康,正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如何正确“吃”呢?

小儿咳嗽久治不愈和扁桃体肿大治疗方法

作者/谢相智

每到季节更替,我门诊小儿患者就会变多,尤其是咳嗽久治不愈和扁桃体肿大的患儿特别多。想一想我们这一代人,除了吃不饱,疯玩,没有多少动不动就生病的。况且儿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儿科”,小儿科就是很简单的意思嘛,小儿得病不应该是复杂的,但现实是,好多小儿总是治不愈或者反复发作。一、为什么说儿科是“小儿科”,应该简单呢?因为儿童的病因简单,没有成人复杂。概括来讲,一个人从生到死,生病只是一个插曲。得病的原因无非就三条:想出来的,吃出来的,懒出来的。小儿“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十三岁以下的儿童很少有情志的困扰,越小越单纯,情志方面对小儿影响很小。另一个“懒”,有孩子的都知道,小孩是最闲不住的,东问问西问问,前蹦蹦后跳跳,闲下来都困难,懒是不可能的。那剩下的就是吃。吃对小儿来讲是大问题,一方面小儿发育不够成熟,消化能力本来就弱。二来小孩不懂得节制与自律,馋了就吃,根本管不住自己的嘴。第三,也是最突出的,现在的人都富有了,不像我们小时候没得吃,家长巴不得孩子多吃,爷爷奶奶追着喂,赶着吃,在吃这一方面不仅不会对孩子约束,反而是放纵的,所以“积食”对小儿来讲是个大问题。二、积食对身体的危害中医讲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积食影响的不仅仅是脾胃,胃实了,积聚不动,上下不通,心肝脾肺肾都得受连累。往上讲,积食可以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卧不安”,表现在小儿身上就是打呼噜,踢被子,手心烦热,夜间盗汗。往下讲,积食让小儿便秘,有的小孩三五天才大便一次,小肚子鼓的跟个小气球似的。在这里还要特别说明一点,小女孩便秘要特别引起重视,长大后非常容易影响月经和妇科。当然除了这些,现在小儿最常见的咳嗽久治不愈,哮喘,扁桃体肿大等都与积食有莫大的关系。因为中焦不通,上面的气下不来,被迫逆上,就容易出现咳嗽。再加上玩的兴起,出一身汗,风一吹,着了凉,毛孔痹住,内伤加外感,小儿就极其容易感冒。三、避免因感冒未愈而发展为鼻炎、咽炎、哮喘本来感冒应该发发汗,空空肚子,让上下气机贯通开来就行了。但是家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放心,到医院挂个号,打个点滴,再多吃点鸡蛋,多喝点牛奶。汗也没发出来,中间又堵的更厉害了。邪气慢慢被逼进了里面,使得感冒反反复复,多数情况下,感冒发烧下去了,邪气却滞留在了体内,时间一长,慢慢就变成了鼻炎,咽炎,咳嗽,哮喘,扁桃体肿大这些常见病了。所以治疗小儿的病,一定要先治家长,慢慢改变家长(包括爷爷奶奶辈)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放下这块“心头之肉”才行。所以我在门诊,开完药后总是会多叮嘱家长一句,小孩生病期间尽量吃的清淡,小米粥配咸菜就不错,不要大鱼大肉,牛奶鸡蛋,水果蛋糕的。这个时候小儿要集中正气去抗邪,不能分散兵力来消化过多的饮食,所以老人常讲的“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是非常有道理的。四、从小儿脉象谈治疗方法然后我们再说诊病,小儿的病简单,脉也简单。小儿寸关尺本来就短,也没有必要用三根指头切,重点就可以放在关脉,用一根或者两根指头切就行了。我的临床实践是小儿的脉多数是滑数。滑主痰饮,表现在小儿身上,多数是积食,尤其是关脉有滑象,如果再滑而有力,基本就是食积。如果不放心,可以再问问睡觉是否打呼噜,踢被子,出不出汗,大便怎么样?然后再摸一摸手心,如果小手湿湿的,热热的,基本就可以判断是积食了。那“数”是什么呢?小儿是纯阳,也是稚阳之体,脉数其实也正常。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那就是这个“数”表现出了小儿脾胃虚弱的本质。一般来讲,想到“数”,首先想到的是“热”,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是不是“虚”。明代脉学大家周慎斋老先生就认为,脉“数”就是虚证的体现。在我的临床中也基本是这样的,尤其是脉浮数,但是按之无力,底下为空,这一定是虚象的表现。不管这个人症状是口腔溃疡,还是其他上火的表现,我一般都会用补法,如补中益气、附子理中、潜阳丹、桂附地黄等等,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所以当你摸到小儿也有“数”,这个“数”很可能就是小儿脾胃虚弱的表现,这个还要引起重视才好。而我处理这类疾病,不管小孩的主诉是咳嗽,哮喘,还是扁桃体肿大,或者皮肤病,只要他的脉有滑象,也有上面说的打呼噜,踢被子,出汗,手心热,便秘等症状,我一般都会选择从食积入手,再针对小儿这个特殊时期,用的最多的就是小柴胡合保和丸。五、医案举例下面我讲两个例子供大家参考:病例一:张某,女,9岁主诉:扁桃体大持续几年时间,过敏性鼻炎,入冬后加重,咳嗽伴喘,一月有余未见改善,咳嗽有痰,色黄,晨起喷嚏不断,流黄绿色鼻涕。手脚心烦热,睡觉出汗,打呼噜,饮食尚可,大便干燥球状,3至4天一次。望诊:舌尖红,有芒刺,嘴唇干燥有裂痕脉象:左右手上越加聚关,中取滑而有力辨证:脉聚关,中取滑而有力,同时小孩有手脚心烦热,睡觉出汗,打呼噜,便秘等症状,从食积入手。处方:小柴胡合保和丸加减柴胡10,黄芩10,党参10,炙甘草4,大枣8,清半夏8,生姜12,麸炒枳壳20,玄参20,生赭石(代大黄)30,焦神曲15,连翘15,陈皮8,蝉蜕15,炒苦杏仁9,7剂,颗粒剂冲服。二诊:咳嗽明显好转,大喘气的声音没有了,扁桃体变化明显,大便2天一次,时干时稀。守方略做加减,并叮嘱家长注意孩子饮食,不可放纵,之后可继续服用小柴胡颗粒以慢慢改善体质。病例二:刘某,女,8岁主诉:哮喘刻下:咳嗽、喘憋、鼻塞、打喷嚏、变天时候尤其严重,正在使用喷雾,手脚心热,晚上盗汗,肚子偶尔有痛,大便干。脉象:脉象以聚关为主,呈滑数处方:小柴胡合玉屏风柴胡9,黄芩9,党参15,生姜15,清半夏8,炙甘草4,大枣6,生黄芪20,炒白术12,防风6,蝉蜕15,杏仁9,枳壳9。7剂,颗粒剂冲服。二诊:咳嗽,哮喘,鼻塞,喷嚏好转,喷雾减量,仍手脚心热,盗汗、打呼噜,便干去防风、白术,加连翘15,瓜蒌子15,焦神曲15,白芍12。7剂,颗粒剂水冲服。三诊,鼻炎,哮喘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日一次,喷雾继续减量。上方加玄参12,14剂,颗粒剂冲服。后痊愈,停喷雾,半年后随访,效果良好,未复发。以上是两个小孩的病历,尤其是后面刘某,开始我用的是小柴胡合玉屏风,考虑的是小孩长期用喷雾和激素,体质特别弱,偶尔还会有腹痛,保守起见,我以玉屏风为主。不过后来还是合上保和丸之后才完全治愈的。六、总结如果总结一下的话,对于小儿疾病,一定要学会忌口,如果从脉象上看,要特别注重关脉,有没有滑象,如果有就要考虑是否会有积食。不管他是什么症状,咳嗽也好,哮喘也好,扁桃体肿大也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是真正从肺论治的并非太多。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探讨,对于小儿,我一般会用小柴胡,如果你也喜欢小柴胡,小儿和小柴胡有什么联系呢?这个问题,我们有时间也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提示:本文凡涉及治疗以及处方药等部分,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自行操作、抄方等产生不良后果,需自负责任。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版权申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g

喜欢岐黄院,请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dwh/13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