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医院 >> 脾胃科冬病夏治来啦

脾胃科冬病夏治来啦

 

鍏泭涓 http://pf.39.net/xwdt/171128/5882645.html

脾胃科冬病夏治6月22号开始啦!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灸忙”。“冬病夏治”是利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理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敷贴、针灸等治疗手段,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从而起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扶正培本、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冬病夏治

可能你会想知道,在脾胃病科,到底哪些“冬病”需要或者可以“夏治”呢?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哪些人适合,哪些人不适合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不要着急,且听我下面娓娓道来。

一、作用原理

1、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2、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3、综合作用: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二、适应病症(虚寒体质更适合)

主要用于虚寒性胃痛、虚寒性泄泻。慢性胃肠疾病中,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临床表现为胃脘冷痛,得食得温痛减,遇冷加重,饮食减少,反酸,大便稀溏等,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均属于人体阳气虚弱、脾胃虚寒范畴。

三、禁忌人群(慎用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孕妇及婴幼儿;

5.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6.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7.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8.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四、使用方法

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

贴敷部位:脾腧、胃腧、中脘、神阙、下脘、足三里

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贴敷疗程: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五、注意事项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疗在冬病夏治过程中必不可少。夏季气候炎热,易伤津液,此时人体阳气浮于外,阴寒之气聚于脾胃,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因此要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更要少吃瓜果、冷饮等生冷食物。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8.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京万红、红霉素软膏等。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医院就诊处理。如果水疱体积过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本院专科治疗。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9.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

贴敷流程

1、门诊挂号:门诊一楼、三楼、四楼、五楼均可;脾胃病科普通号、专家号均可。

2、医生辨证:至门诊四楼脾胃病科或门诊五楼名医堂脾胃病科黄福斌、徐兆山主任辨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药物,准备敷贴。

3、即时敷贴:至规定地点,按时敷贴,并获取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dwh/12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