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十多岁的田大伯是一位退休职工,去年12月由于腰椎结核,行“腰1.2椎板切除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由于长期卧床腰背部疼痛,双下肢乏力伴废用性肌肉萎缩;下肢感觉功能减退,留置导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求进一步康复,转入我科进行康复治疗。
经过康复评估,康复团队商讨制定出个性化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在继续抗结核和相关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单纯单纯直流电+盆底肌训练改善盆底神经肌肉功能。针灸+感觉训练+下肢肌力/核心肌群训练+坐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田大伯可以拔除导尿管自主进行排尿,并且能够在辅助具下完成独立步行活动。改良barthe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从原来的35分上升到75分。
其实像田大伯类似的脊柱结核术后患者
需不需要康复治疗,
该如何康复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关于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中以椎体结核占大多数,附件结核十分罕见。在整个脊柱中,腰椎活动度最大,腰椎结核发生率也最高,胸椎次之,颈椎更次之,至于骶、尾椎结核则甚为罕见。脊柱结核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瘫痪。所以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手术后有许多的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脊柱结核手术后,康复治疗尤为重要。我院作为浙江省结核病防治中心,拥有国内领先的脊柱结核诊疗技术,承担了省内及华东地区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近年来开展脊柱结核前后路手术数千余台,我科自年建科以来,承担了越来越多脊柱结核病人的术后康复工作。
脊柱结核术后何时应该开始康复治疗?
脊柱结核术后应立即开始康复训练。临床医生一般建议患者早期开始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国外建议患者早日戴上支具,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一般在手术后三天左右。在国内相对保守,医生一般建议患者在手术后两周左右逐渐下床站立和行走,但根据每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不同。骨质破坏程度、手术方式、内固定方式不同,所以在时间上也会有相应的不同,有的可能会更久。在患者下床之前进行早起康复锻炼,能够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一般来说,如果病情允许,早期活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康复训练应该注意什么?
脊柱结核治疗原则之一是制动。传统的制动方法包括卧床、石膏固定、支具固定和牵引等。一般情况下,手术采用器械内固定后,可以获得脊柱即刻的稳定性,但为了确保制动效果,支架治疗和支具保护通常需要达到三个月,手术三个月后复查病灶区实现骨性融合,一般患者就达到治愈,可考虑取除支架。
总的原则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经过详细的康复评估,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案。例如运动方面:手术后尽早在床上进行四肢的关节运动和肌肉力量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在腰托、颈托或者支具保护下,由康复治疗师指导从坐-站-步行-上下楼梯,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脊柱结核术后患者的护理
据患者病情,实施加强营养、防止褥疮、防止静脉血栓的针对护理。由于脊柱结核患者往往是体质瘦弱,营养条件差、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因为脊柱结核患者补充均衡营养很重要,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全面补充。脊柱结核不会传染,合并有开放性肺结核有传染的可能性,这时候要注意防护。抗结核药物常对肝功能损害,定期要进行肝功能的检查,同时配合保肝药物的使用。
仁爱精医;励志敦行
联系邮箱:mssdxyx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