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体现为“冬病夏治”的理念。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三伏贴作为一种特色的中医疗法,近几年来,它已悄然成为了一种时尚。这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01呼吸道疾病、反复咳嗽、感冒。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免疫力低下。02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胃肠功能紊乱,虚寒型胃病、虚寒腹痛、脾泄、慢性结肠炎等。03风湿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节病、关节炎、肩周炎、风湿寒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病、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寒凉怕冷。04妇科疾病:下焦虚寒、痛经、寒凝气滞的月经病、带下病等。05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年贴敷“三伏贴”的最佳时间段初伏:
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中伏:
7月26日——8月4日(共10天)
中伏加强:
8月5日——8月14日(共10天)
末伏:
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问:三伏贴如何贴敷?有什么效果?
答:每伏(10日或20日)内连续贴敷其中的3日,每天贴三个穴位,贴6小时后取下。常用穴位:天突、肺俞、膻中、大椎(穴位在医生指导下选取)。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传导和调整,可以纠正脏腑阴阳的盛衰,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调节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从而达到固表解毒、扶正强身的作用。问:三伏贴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有严重心肺功能的患者,对药物过敏者以及皮肤破损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2岁以下的儿童忌用。(2)贴敷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远离空调。问:哪些情况不能贴敷?
答:下列人群不能贴三伏贴:①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感冒发烧者②强过敏体质者(如瘢痕体质)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③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④恶性肿瘤者⑤肺结核活动期患者⑥支气管扩张者⑦妊娠期妇女⑧三岁以下的幼儿⑨阴虚火旺者即日起,医院中医科已开通三伏贴预约热线-,有需要贴三伏贴的朋友们可以拨打电话预约咨询。
一病一方“三伏贴”专业服务为“糖友”
现在市面上的“免费三伏贴”,都是以固定中药方制剂,贴敷几个相应的固定穴位,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防治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冬季发作。太糖中医科推出“一病一方”三伏贴,是由中医医生现场为患者把脉辩证,完全根据患者辩证的体制、疾病、病情,并综合患者自述的症状,现场开具的方剂。太糖中医科任旭峰主任介绍,太糖“一病一方”的三伏贴,现场辩证开方、打粉制贴。不但药量足,保证药效成分,还让三伏贴更加对症施治:风湿有风湿的贴敷穴位和方剂,偏头痛有偏头痛的穴位和方剂,失眠有失眠的穴位和方剂……真正起到多种疾病“冬病夏治”的作用。
1.糖尿病并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症见:气血循环不良引起的肢体麻木、刺痛、发凉等感觉障碍以及下肢浮肿。选穴:阳陵泉、太溪、涌泉等。
2.糖尿病并发的胃轻瘫、胃肠功能紊乱等症见:胃胀、腹泻、呃逆、消化差、不欲食、便秘等。选穴:中脘、脾俞、足三里等。
3.糖尿病患者常伴见的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以及由此引起的眩晕,肩周炎,膝关节疼痛、积液,腰椎病引起的腰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