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结核治疗专科医院 >> 胃结核诊断 >> 艾灸常识

艾灸常识

 

想要获得健康,就需要掌握养生常识,为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与《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旨在提高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提升公民健康水平。《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内容紧扣中医药特色,围绕情志、起居、饮食、运动及中医养生等,介绍了公民适宜掌握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其中介绍了艾灸养生的方法,下面就一些艾灸的常识和常见问题做一下说明。一、艾灸的原理其原理简单说来,就是点燃艾草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或患病部位,借灸火的温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人体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的功效。因此,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洗了艾草浴,一年身上好”的说法。二、艾灸的适应证世间的病,按阴阳来分,一半属阴,一半属阳,凡畏寒、怕冷、喜热,身上裹着衣服,见冷气就躲,吃生冷就拉,受寒就咳嗽,用手碰着凉水就身体不适,天气即将变化关节就先僵硬,甚至看到别人吃冰糕自己打寒战…都属于寒病,不管是内外妇儿什么病,只要遇寒加重,遇热减轻,都可以艾灸。同时,艾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经络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热性之人可灸!比如,对于扁桃体发炎,咽喉疼痛牙痛的患者,灸大椎,大部分患者会感觉咽喉有湿润感,症状减轻。三、艾灸的禁忌证过饥、过饱、过劳、醉酒、大惊、大恐、大怒、大汗、大渴时不宜施灸。心脏搏动处、大血管处、睾丸、会阴部、孕妇腹部与腰骶部、妇女月经期,不可施灸。高热、抽搐、神昏期、晚期高血压、有出血倾向、活动性肺结核、极度衰竭、部分恶性肿瘤等,不宜施灸。关节活动处不宜用化脓灸、瘢痕灸,以免影响关节活动,施灸前做到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若需化脓灸,瘢痕灸时,需征得患者的同意。施灸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与体质,选用适合的灸法,做到专心致志,手眼并用,勤问患者的感觉。对有痛觉、温觉障得碍者,或感觉迟钝者,医者需细心观察,严格掌握施灸的壮数与时间。对初次施灸者,或体弱的患者,艾柱应先小后大,壮数先少后多,逐渐加量,以防发生晕灸。若发生晕灸现象,要立即停止施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施灸过程中,对施灸部位周围铺设防护物品,以防艾柱脱落而烧伤皮肤及被褥、衣物。灸疗完毕后,将艾柱彻底熄灭,以防发生火灾。施灸时室内温度要适宜,防止患者受风受凉。四、常见问题1、艾灸不能包治百病!希望大家还是要客观、冷静的看待灸疗,它是可以治百病、但是,灸疗不是对每种疾病都%有效,这有一个概率的问题。比如痛经、肾虚腰疼、脾胃不和等治愈率就达98%以上,颈椎病、腰椎病等可达70%-90%。2、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因为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患者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患者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3、为什么艾火能壮阳气呢?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五脏六腑。4、艾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艾灸最大的特点是既能使亢进的功能得到抑制,也能使衰退的功能得到兴奋而趋向正常生理的平衡状态。艾灸对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都有调整作用,能使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治病防病,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5、什么是灸感?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自我所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第一种是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身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第二种是正邪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第三种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第四种是丹田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丹田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6、有些人灸后会疾病加重,为什么?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积更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7、艾灸时热量如果不向远端传导应该咋办?有些人经络闭阻,有些人感传敏感度不高,原因很多,但是只要坚持施灸,一般都会慢慢出现热量向远端传导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循经感传现象。可以采取通关过穴的方法,一点一点引导,一旦出现明显的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疗效显而易见。8、艾灸可以延缓衰老吗?《外台秘要》说:“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类经图翼》说:“神阙行隔盐灸,艾灸至三五百壮,不惟疾愈,亦且延年。”艾灸既能壮阳补虚以治衰老之本,又能活血化瘀、温通经脉以治衰老之标,标本同治,疗效确切。通过艾灸扶助正气、调节人体功能、抵抗和减弱各种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从而控制和延缓衰老的发生。在选穴上多以任脉的神阙、关元、气海,督脉的命门、大椎,膀胱经的膏肓、肾俞、志室,肢体的足三里、三阴交为主。9、夏天能艾灸吗?要注意什么?中医讲“冬病夏治”,就是说冬天爱犯的毛病在夏天艾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夏天阳气都浮跃在外,身体内部就会空虚,所以,夏天要多吃好消化的食物,才不致生病。胃“喜甘温恶苦寒”,夏天一定要注意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10、夏天天热,灸法能不能将夏天的郁闷之气宣泄出去呢?可以,同时最佳的方法就是少食寒凉、以灸泻热。用艾灸的方法,选则阳穴灸之(大椎),便达到以火泻热的效果。在施灸的过程中,会适量或大量的出汗,这样闷热之气会随汗液得以宣泄,而且积蓄一冬的毒气也得以散发,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温薄荷叶水,顿时人就会感觉到清爽无比,闷热之气一扫而光。所以夏天艾灸,泻热清凉是养生避暑的最佳方法。11、艾灸鼻出血是什么原因?艾灸为什么会鼻出血,是因为营气走经里,卫气走经外,如果营卫不固,营气就会溢出经外,导致出血,这和脾胃的关系最密切。你可以每穴少灸一会,慢慢加量,不要一下子刺激量太大。另外再加灸上星、印堂、迎香和合谷,用于灸治鼻出血。12、艾灸起水泡怎么处理?灸后皮肤出现水泡,注意不要挤破,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消一下毒,买一点红霉素眼药膏抹上,用纱布包敷,尽量不要碰水。古人说“灸疮必发,祛病如把抓”,就是说艾灸发灸疮起水泡,祛病效果才快,这种水泡是无菌的,是艾灸的正常反应。13、艾灸有没有季节的限制?没有,任何季节都可以灸。四时皆可扶阳。虽然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老毛病容易复发,此时人体阳气生发,灸时效果比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时效果比较好,等等,都是相对而言。如果有什么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特定的节气再灸。14、灸时可以配合食疗吗?可以。艾灸在使用一周之内,大部分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大改善。体质虚弱的可以吃一些高质量的饮食。火气大的泡泡脚、喝小米米汤。15、怎么防止晕灸?灸时如果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称为晕灸。应该立刻停止灸,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开窗通风,往往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16、早上空腹艾灸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空腹谷气不充之时施灸只会虚疲元气,久而久之会使机体元阳之气更加不足,同时也会影响脾胃之运化。施灸前后半小时之内也不能立即吃东西,这样会阻滞经气的运行,会越灸越严重。17、无烟艾条和传统有烟艾条功效一样吗?不喜欢艾烟的人群,可能会选择无烟艾条或者电子艾灸。其效果真的不如传统的艾条。艾灸治病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正是来源于近红外线这种具有超强穿透力光线的能量。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曾做过实验,发现有烟艾条产生近红外的能量高于无烟灸条产生近红外能量0多倍!另外,艾绒燃烧时释放出的有机化学成分(俗称药气),这些化学成分通过呼吸与皮肤被人体吸收,达到治病和调理的效果,无烟灸条主要是采用碳化的艾绒,在艾绒碳化过程中,艾绒中产生的有效有机化学成分早已释放,因此用无烟灸条做艾灸时已经基本没有燃烧艾绒时所产生的有效有机化学成分,其灸疗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18、灸后的注意事项都有什么?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艾灸要想有好效果,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真的帮不了你。艾灸时穴位打开、毛孔张开,一定要避风保暖,否则容易遭受二次风寒,有损健康。艾灸后一小时内不要喝凉水、碰冷水、洗冷水澡,这些常识很重要。有的人艾灸后吹了风,结果整整两年不出汗,经中医慢慢调理才好。19、灸法也分补泄《内经》始论灸法补泻。在《灵枢·背腧》中就有艾灸补泻操作方法的论述:“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显然,《灵枢》是以艾火燃烧速度徐疾和火力缓急来区分补泻。《针灸大成》亦有类似称述,“以火补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且又将其同开合补泻复合在一起。现代临床对于各种邪实为患之疾,施以艾灸泻法,用黄豆大艾炷点燃后以口吹艾火,艾火必须迅猛而强烈,每壮燃至大半,以患者感觉灼痛不可忍耐为度,随即移去艾火,连续施灸8—10壮,灸后不按孔穴。根据临床运用体会,认为艾条温和灸偏于扶正而为补,而雀啄灸偏于祛邪而为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艾灸的神奇功效,艾灸是先祖们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宝贵遗产,愿我们传承好,利用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dz.com/wahl/13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